雷公劈妖精 发表于 2012-10-25 15:08:01

从《金瓶梅》看明朝的物价,房价,对于这事,元芳,你怎么看

    物价


      一次,潘金莲斗牌赢了三钱银子(相当于60元),她又撺掇家中公认的女财主李瓶儿添上七钱银子,让仆人兴儿安排一桌酒席:卖了一只烧鸭、两只鸡、一些“下饭”(即佐餐的菜肴)、一坛子金华酒、一瓶白酒,还买了一钱银子的果馅凉糕……由兴儿的妻子整顿好,众妻妾大吃了一顿。这一切一共用去一两银子,相当人民币200块。又是鸡、又是烧鸭、又是酒、又是菜、又是点心。——可见明朝万历年间,运河两岸的百姓生活,物质极大丰富,物价也不高。
  另一回,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请大家吃。再如,吴月娘曾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三钱相当于60块钱。今天要吃“大闸蟹”,一个就得上百元,还很可能是冒牌的。小说第16回,西门庆出钱给应伯爵摆酒过生日,十兄弟畅饮一天,又叫了两个“小优儿”(小演员)弹唱助兴。这是小说中最丰盛的一顿家宴,共花了五两银子,相当一千多元。——但和现在动不动就是几千元、上万元的鲍鱼宴、鱼翅宴相比,算是便宜多了。

  以上是财主家的吃喝。底层百姓也有口腹之欲,但填饱肚皮是更重要。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由世家子弟沦落为乞丐,一次有个包工头请他到“食荤小酒店”吃饭,是“四盘四碟,两大坐壶时兴橄榄酒……两三碗温面”。连酒带菜,一共花了一钱三分半银子,合27块钱。下层社会的饮食消费,由此可见一斑。

  说罢“食”,再来看“衣”。
  今天人们穿衣服,层次很多。名牌服装有几千元一件的,一般工薪阶层买衣服,有时在地摊上就解决了。有假名牌,有出口转内销的,五元一件,十元一件,穿上也挺像样。
  古代不讲究名牌,只讲究质地和式样。例如西门庆要跟乔大户订娃娃亲,为妻妾六人做三十件衣服,衣料都是用“南边织造的”好料子,式样也很讲究。光是剪裁的工钱,就给了赵裁缝五两银子,相当1000块钱。合三十块裁一件,材料费和缝制的工价不在其内。
  万历时期,社会风气奢侈,笑贫不笑娼。再穷的人也要穿几件绸缎衣服。当时说:“家无担石之储,耻穿布素”(《巢林笔记》),意思是家无隔夜粮,但却以穿布衣为耻。西门庆十兄弟之一的常峙节,穷得家里揭不开锅。西门庆周济他十二两银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街给老婆买绸衣,是“一领青杭绢女袄,一条绿绸裙子,月白云绸衫,红绫袄子……自家也卖了件鹅黄绫袄儿,丁香色绸直身儿。又卖了几件布草衣服。”七件绸衣,几件布袄,共用六两五钱银子(1300元)。用他老婆的话说:“虽没便宜,却直这些银子。”(虽然不便宜,却也物有所值)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
  李瓶儿是众妻妾中最有钱的,衣服鞋袜也最多。单是鞋就有一百多双。冬天穿一件貂鼠皮袄,值六十两银子,合1万2千元。

  再来看看“行”。
  近几十年,我们的出行工具发生很大变化。三十年前大家都骑自行车,打月票。后来兴“打的”,“的”钱也由一块涨到一块二、一块六,直到两块。近十几年更时兴买车,一个住宅小区,车都停满了。从几万元的奥拓、夏利,到十几万、几十万的高档车奥迪、宝马、奔驰……这种景象,是我们二十年前所想像不到的。
  明朝人出行,或骑马、或坐轿。西门庆出行一般是骑马。他的那匹白马价值七八十两银子,要算是名符其实的“宝马”了。
  女人出门一般要雇轿子,如同今天“打的”。一次潘金莲的母亲潘姥姥来给女儿贺寿,轿到门前,却没钱打发轿夫,来向女儿要,潘金莲也拿不出,母女吵闹一场。最后还是三娘孟玉楼看不过去,拿出银子打发了轿夫。——其实轿钱不贵,只有六分银子,折合今天才12块钱,也就是“打的”的起步价。
  出远门,要带足盘缠。来保替西门庆上东京办事,西门庆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做盘缠,相当于四千元。从山东到河南,还包括住店、吃饭钱。不算多,也不算太少。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销也最大。不同的阶层,住房的需求不同。
  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钱。将来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三千块吧,是很便宜的。在今天大城市的闹市区,三千块也就是一套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
  带产权的房子也不算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质量一般,要三十五两银子,相当于七千块。常峙节就向西门庆借贷,买了这样一处房子。好地段的房子要贵一些。西门庆“刮”上伙计韩道国的妻子王六儿,花一百二十两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给她住,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算下来,常峙节的房子一平方米不到200块钱,王六儿的房子一平方米合300块。比起今天京城一平方米上万元的房价,便宜得不可思议。
  这里说的是百姓之家的低门浅户。官宦人家的深宅大院,气象又自不同。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卖一所房子给何太监的侄子。“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契上的价格为一千二百两,看中间人西门庆的面子,要一千两,合二十万。
  西门庆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这一所不相上下,后来又花五百两银子增盖了花园。以后又乘人之危,用五百四十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家的园宅。以后再花七百两银子买了街对面乔家的宅院。粗略算来,西门庆自住的房子,总值近三千两,合今天的价格六十万。——但和今天动不动上百万、几百万的都市豪宅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只是考虑到清河是外省小县,又是在物价低廉的时代,这个数字,也就十分可观。
  另外,当时当地房价低廉,大概还与地价不高有关。韩道国夫妇商议在自家院落盖两间像样的平房,材料费也需花上三十两。可知当时的房屋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

      

雷公劈妖精 发表于 2012-10-25 15:09:19

物价大体如此,人工的价格又如何?
  傅伙计是西门庆雇来支应铺子的掌柜,每月工钱只有二两银子,合400块钱,相当于现在低保户的救济款。不过作为店铺伙计,年底还有分红。——西门庆和乔大户合伙开缎子铺,年底红利按五、三、二拆账:西门庆占五分,乔大户占三分,另外二分由韩道国等三个伙计均分。这是西门庆的经营之道:把付出与利益捆绑在一块,调动了伙计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自己则坐收渔利。
  至于西门庆家的仆人能拿多少工钱,小说里没提,可能根本就没有,不过是管吃、管穿、管住而已。但是替主人奔走效力时,常能得些额外的小费。如玳安给做了守备夫人的春梅押送寿礼,得到的小费是一方手帕、三钱银子,相当于60块钱。抬盒的小厮每人赏一百文,合20块钱。另外,给小费,也得看送礼者的身份。有一回,巡按宋大人给西门庆送来一份礼物,是“鲜猪一口、金酒二尊、公纸四刀、小书一部”。西门庆受宠若惊,连忙赏给押礼门子三两银子、两方手帕;抬盒的衙役每人赏五钱银子。三两就是600块,五钱是100块.。小费的总数几乎超出贺礼的价值,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和打点。
  厨师、裁缝等手艺人的收入也不多。吴月娘到乔大户家吃饭,厨役献上一道菜,月娘当场赏厨师二钱银子。第二、三道上来,也各赏了一钱。这也是小费,厨役还应另有工钱。
  裁缝裁剪三十件衣服,得银五两,前面已经说过了。
  木匠打一具棺材,得工钱五两,合一千块钱。
  剃头匠小周给西门庆篦头、按摩,挖耳,又给官哥剃头,忙了一个上午,得银五钱,100块钱。
  一个没有手艺、专干粗活的泥水匠,每日工钱只有四分,合8块钱一天。干一个月不休息,也就合240块。工价之低,剥削之重,令人啧舌。
  医卜的地位比工匠、手艺人高一些,但收入也有限。李瓶儿生病,吃蒋竹山的药,送药金五钱,病愈后又“备三两相谢”。这算是多的,一共合700块钱。现在得一回感冒,也得花这个数。“妇产科”大夫收入最高:西门庆喜得官哥,接生婆蔡老娘得银五两,西门庆还许她“洗三朝”时再给一匹缎子。还有个刘婆子,算是“小儿科”大夫,给官哥看病、行灸,每次出诊费或三钱、或五钱,也就是60到100,跟剃头匠小周赚的差不多。
  算卦的来钱容易些。小说第五十回,“吴神仙”到西门庆家中算卦,云山雾沼、一通神侃,讨得众人喜欢,最后得赏银五两。——当然,这样的买卖,可遇不可求,不是天天能碰到的。

雷公劈妖精 发表于 2012-10-25 15:09:52

房价

       明朝的老百姓,他们的经济生活与今天有何不同?当时的物价水平如何?各阶层人士的日常花销、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本书以今人平日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揣摩古人,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人事纠葛,再现了晚明市井百姓的世俗生活,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金瓶梅》这部奇书。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销也较大。不同的阶层,住房的需求不同。卖炊饼的武大 郎是“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第一回)。“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3000块左右吧,应当是很便宜的。今天大都市的闹市区,3000元也就是一套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吧。

  带产权的房子也不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质量一般,要35两银子,相当于7000块钱。常时节就在西门庆的资助下买了这样一处房子遮风避雨(第六十回)。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西门庆替姘妇王六儿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第三十九回),花了120两银子,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算下来,常时节的房子1平方米不到200元,王六儿的房子1平方米顶多300块,比起今天大都市中1平方米上万元的房价,便宜得不可思议。
  这里说的是百姓之家的低门浅户,官宦财主家的深宅大院,气象又自不同。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卖了一所宅子给何太监的侄子。“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第七十一回)。按契上原价1200两交割,合今天24万元。

  西门庆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这一所不相上下,后来又花500两银子增盖了花园。以后又乘人之危,用540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家的园宅(第十四回)。街对面乔家另购新宅后,西门庆又花700两银子把乔家旧宅买下来。其间还用250两银子买了城外赵寡妇家的庄子,以扩建坟园。粗略算来,西门庆的房产,总值在3000两以上,合今天60多万元。考虑到清河是外省小县,又是在物价低廉的时代,这个数字,也就十分可观了。

  《金瓶梅》时代房价低廉,大概还跟当时地价不高有关。韩道国夫妇商议在自家院落盖两间像样的平房,材料费也需花上30两(第四十八回)。可知房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另一个例子是,皇亲向五因家道败落,要拆卖祖坟的“神路明堂”;其实就是拆掉好端端的房子,专卖木料、砖瓦。讲好“三间厅、六间厢房、一层群房”的建材,开价500两。西门庆的伙计贲四认为可以压到350两,并说:“休说木植木料,光砖瓦连土,也值一二百两银子。”(第三十五回)其后大概是以300两(合6万元)成交。看来建材的价格实在不低,加减之下,土地的价格也就所剩无几。


劳苦大众 发表于 2012-10-25 16:22:43

流浪者AG银 发表于 2012-10-25 18:30:44

楼猪一心一意钻研“金瓶梅”

十块一包经典 发表于 2012-10-26 03:25:24

海滩 发表于 2012-10-26 09:55:47

dengyifan 发表于 2012-10-27 20:30:03

《金瓶梅》是明代的书,但潘金莲是宋代的人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金瓶梅》看明朝的物价,房价,对于这事,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