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当年那个穿梭在硝烟炮火中的勇敢小姑娘——公馆81岁女哨兵回忆战争岁月
“那一年我15岁,还只是个懵懂的小姑娘,但在父亲的鼓励下,我成了一名哨兵,一次又一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当时战士们的安全,我很骄傲,也很光荣···”这是来自公馆一名81岁的老妪告诉我们的故事。真的很难想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历过那样的炮火硝烟,曾洒下那么多人的鲜血,那段历史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近日,小编来到了公馆上联村,见到了这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她名叫廖秀贤,曾是一名哨兵,虽然没有上到战场去为人民而战斗,但她却在战场的后方默默为战争做着各种准备,现在离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有几十年了,但廖秀贤仍记得当年情景。
1947年,全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虽然是战争年代,但生活在公馆的廖秀贤一家并没有被战火所影响,正过着清苦但安静的生活,但在12月的某一天,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全家的生活,连当年正值15岁的她也被拖入了那未知的未来。
1947年12月,廖明(特派员,所属武工队,组织人员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带着手下一行人来到了公馆镇上联村,他们将在这进行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工作开展到1948年,这支队伍陆续遭受到了敌人的伏击,无论隐居在哪儿,都会被敌人发现,牺牲了好些同志,大家担心暴露,廖秀贤的父亲知道这种状况后,就极力邀请队伍来他家居住,因为他的家三面环水,一面环山,非常隐蔽,在屋后有一座岭,岭后南边有一条大路,直通河边和圩上···作为领导的廖明一听,立马拍案决定迁去了廖秀贤的家里。当时年纪小小的廖秀贤一看到有这么多人住进了自己家里,原先是好奇,但1948年1月,因廖明等人开会,在父亲的建议下,她就成了这支队伍的小小哨兵。
小编:您当年放哨的地点都是在哪?
廖秀贤:都是在屋后的岭头上,站得高望着远,在岭头上可以把下面看得清清楚楚的,但外面的人就看不到岭上和廖家。
小编:您平时的工作就是放哨而已吗?负责送情报这些吗?
廖秀贤:除了放哨,还有打探情况,送情报,带路这些。在1948年3月,国民党去村子里扫荡,廖明带着人去围堵,就是我带的路,把他们打了个落荒而逃。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国民党去收粮、收税,都是带着共产党去围堵他们的。如果要送情报,一般也是我送,因为我是本地人,国民党不会怀疑这么多,有一次,我要把情报送到8里外的一个人手中,我就一个撑竹排过河又过山,送完了又回来,一直很安全。
小编:当时害怕吗?发生的哪一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廖秀贤: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1949年的秋天,有一天我看到了朱砂岭的保长在岭头下探头探脑,后来知道了保长其实是在观察地形,他将我们房子里可能有共产党的情况报告了国民党,国民党晚上准备围屋。我听到这消息后,马上报告给了队里,晚上七点,队里收拾好重要东西就走了,当时只有我和一个年纪相仿的亲戚在家里,她很害怕,腿一直在颤抖,但我一点也不怕,我穿上破烂的衣服后不久,国民党就来搜屋了,当时他们怀疑我那亲戚是共产党,但集合全村人算人数又没有其他发现,最后一个人都没抓到。
解放后,国民党溃败逃往了海南,而廖秀贤则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回到了学校读书。但这一段经历无疑给她的人生添上了一笔有别于他人的颜色。
(合浦县颁发的光荣证书,证明廖秀贤本人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廖秀贤今年81岁,她说:“我这一生已经没什么好求了,现在心里只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一直悬而未决的补贴问题。1986年,中央发放37号文件,通知当时参加过革命,生活困难的人员可以获得补助。廖秀贤拿着光荣本去公馆镇民政所,但民政所说还没有政策下来,有通知就会第一时间通知她。这一等,就等了二十几年,一直到2011年,才知道自己的名额阴差阳错已经被另外一个人顶替。为了力证自己的真实,廖秀贤找到了当年还在世的战友还有领导写了证明,但这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解决。
(图中为顶替之人写的情况说明)
女哨兵? 好样啊 向革命老前辈致敬! 不是困难就可以领低保或者补助的,要是有钱人才行 這有點太烏攏了吧..20幾年才更正..簡直...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