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大侠五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专业教师最好)
鄙人孩子就读实验小学五年级某班,今晚看她家庭作业时候发现一些问题,要求只列方程,不用解!问题(大概)是这样的:图书馆原有书Y册,借出去了860册,还剩158册。小孩子这样列方程:860+158=Y。个人觉得可以啊,可是小孩的数学老师打了一个大红叉。女儿说老师是这样解析的:未知数不能作为结果写在右边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应该写成Y--860=158才对。听到这我汗颜了,记得初中老师教我们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方程一般式ax+b=0是可以随便写成另两种变式的啊!即ax=-b或者b=-ax(这里的a与b表示常数,X表示未知数)。有些啰嗦,请见谅。希望大家帮帮忙,担心小孩子误入歧途啊!在此只列举一个问题,还有三四道题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比如方程6X8=Z(错)老师要求写成Z/6=8等等。也都给错了(可打击小孩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急需大家帮帮忙了! 从方程的定义来说,你女儿的答案不能说错,相信她的数学老师一定是知道这点的,但为什么要打叉呢,应该说是有一定苦衷的,换句话说,就是不鼓励,免得以后学生不能从算术思维转到方程思维来。等号一边只是一个不带系数的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其实就是一种算术法来的。在解应用题时,用算术法来解和用方程来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一般可以这么认为,算术法是一种逆向思维,反之,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比如在这里,就是想让学生懂得“原有的册数--借出的册数=剩下的册数”这一等量关系。很明显,这就是顺着题目的表述,自然而然就找到了等量关系,因此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用的是顺向的思维。虽然此题用算术法,即”借出的+剩下的=原有的”这一逆向思维来解答并没有什么不妥, 因为这样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都会懂,但对于到了五年级,在这里出这样的题目的意图,就是要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即如何快速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这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答稍难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逻辑思维好,能快速准确地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固然好,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小学的好多题目是有相当难度的,有时想用算术法来解,可能就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了,可是,如果用方程来解,或许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很有必要。
说那么多,希望对你和你女儿有所帮助,也祝愿你女儿以后能取得好成绩。 楼上说的有理。 attachment/photo/Mon_1212/492_08ca135463383567e1bb6cb048dfa.gifattachment/photo/Mon_1212/492_08ca135463383567e1bb6cb048dfa.gif
哦,大概明白其中一些道理了(望见谅,鄙人水平有限),非常感谢008,看了008的解析我的脸都红到背脊骨去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啊! 如果方程可以这样列860+158=Y。那这题就卟可以叫做方程了直接叫算术了 忘了,全部忘完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