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1-3 03:43:05

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一起走过的烟雨岁月

不想考试 发表于 2014-1-3 08:19:49

联谊会?几时?在哪里?

六公咳哈 发表于 2014-1-3 09:17:50

如果局限在下乡50周年的纪念,合浦就只有1964年到党江南域插队下乡的知青了。这些人会上网的应该极少,难得有人来网圩帮衬。

wbslyz 发表于 2014-1-3 09:26:12

借用鲁迅先生的这个题目,个人觉得好象不是很合适

似水年华 发表于 2014-1-3 10:19:29

回 六公咳哈 的帖子

六公咳哈:如果局限在下乡50周年的纪念,合浦就只有1964年到党江南域插队下乡的知青了。这些人会上网的应该极少,难得有人来网圩帮衬。 (2014-01-03 09:17) images/back.gif

六公,你的眼光就狭隘了,他们不会上网,但是他们的儿女、子孙会上网呀,看到了,告诉他们,也一样!

六公咳哈 发表于 2014-1-3 10:26:28

回 似水年华 的帖子

似水年华:六公,你的眼光就狭隘了,他们不会上网,但是他们的儿女、子孙会上网呀,看到了,告诉他们,也一样! (2014-01-03 10:19) images/back.gif

问题是楼主要求跟帖啊!
如果不是本人,所跟的贴就没多大意义了。

路人A 发表于 2014-1-3 10:29:36

知青...........好像好遙遠的影子...但似乎總在身邊.....老聽我媽說她們跟知青一起幹活的快樂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1-3 13:46:56

       1964年9月22日,县城廉州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党江公社南域大队落户。当年先后又有三批500余名知识青年到党江插队落户。
       至今 50年过去了,关于知青的话题从来没有间断过。
       而一些妄称知青代言人的既得利益者,别有用心的对一千八百万知青的命运与遭遇说东道西。
       不是知青者,没有资格去评价知青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青年任人 很难想像, 当年知青是怎样的忍辱负重,是怎样的委屈煎熬,是怎样的艰难困苦,是怎样坚忍不拔。
       今天的中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一代知青的人生付出:离乡别井上山下乡;体制改革下岗待业;失业失独养老无保。中国社会变革的一次又一次“软着陆”,那一次不是以知青的人生付出为代价。因此,知青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也抹杀不了。
       有些人一方面在把知青题材当作摇钱树,无耻地歪曲贬低庸俗化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内的知青人生(一件知青的宣传画拍卖标价高达10万),一方面却对知青的社会价值进行诋毁辱骂,作为讨好世俗,献媚洋奴的敲门砖。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龚自珍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知青,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段苍凉的史诗,是时代变革中的一个风雨座标,有血,有泪,有悲,有辱,有苦,有乐。更重要的是有牺牲,有担当,有血性。
         这就就我们难以忘怀,不能忘记的原因……   

广龙 发表于 2014-1-3 15:23:12

梦抱美人鱼 发表于 2014-1-3 15:48:59

六公曾经不是知青?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一起走过的烟雨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