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8575 发表于 2014-2-28 09:19:59

手机当作钱包使,财产安全需提防

       票证时代,家家户户数着手里的商品票证过日子;90年代以后,老百姓揣着钱包过日子。而现在,已经有许多人凭借手机,就能“衣食住行”轻松搞掂。科技的进步给支付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但同时,便捷支付方式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安全漏洞。
      消费新方式 促成“月透族”
      “1月份我的工资才2600多,但是消费记录统计下来已经花了3500多块。”在某企业上班的洪小姐告诉记者,现在“月光族”已经不能贴切描述她的消费状态,更确切地说,她是“月透族”,即每个月都在透支消费,提前用了未来钱。
       洪小姐成为“月透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最新更换的一台智能手机。洪小姐告诉记者,前几年,她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几乎是公司、家里两点一线生活,不太有逛街购物的时间。即使有时间,她也不爱在商场里购物。“一件衣服至少要好几百元,工薪阶层消费不起。”抱着这样的消费观,她曾经积攒下不少储蓄。
       从前年开始,洪小姐学会了在网络商场购物,足不出户动动鼠标就能等着商品送货上门。迷上这种购物方式之后,她的储蓄速度减慢。而去年6月她更换了一台3G智能手机之后,她的储蓄就再也没有进账,而是一点点负增长。
      在洪小姐的手机上,安装了微信、淘宝、当当网、唯品会、拉手网等手机客户端。这些客户端,几乎满足了洪小姐各种消费需求。衣服、鞋包、护肤品、小家电等等,划拉划拉手机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之前,她必须要用电脑才能购物。而现在,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和朋友闲聊的时候、赴约等人的时候,她都能“败”上一些东西。
       生活与消费 手机都搞掂
       归根结底,洪小姐的储蓄,是渐渐被“手机支付”给吃掉了。因为便利的操作步骤,节省了逛街的体力;因为价格相对低廉,即使挑花了眼,最终总有合心水的。重复着“放入购物车、确认购买、输入密码”等几个步骤,每个月辛辛苦苦的收入就“贡献”出去了。
       记者了解到,市民中像洪小姐这样的手机支付爱好者不是少数。手机支付,已经成为当下消费的常态。
      据悉,“支付宝钱包”手机客户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支付渠道,在多个网络商城手机客户端都有延伸支付的功能。而近期微信银行的推出,使用户不仅可以在手机上查询账户余额,而且服务范围从单一信用卡服务拓展为集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为一体的全客群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转账汇款、手机充值、预约办理等一系列服务。
       单是这两个支付渠道,记者身边就已经有一大批狂热的粉丝级用户。团购美食、充值手机话费、买彩票、朋友吃饭AA转账……越来越多生活中的零碎消费,都采用手机支付来解决。
      “以前发了工资就赶紧取现金出来,现在只取几百块应急。其余的都直接用手机支付解决了。”市民小林告诉记者,她的银行卡已经绑定了支付宝、微信银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安全有漏洞 使用要小心
       虽然手机支付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信息泄露、病毒侵袭等诸多安全隐患正逐渐暴露。
       记者从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早前发布的《2013年手机安全报告》获悉,2013年新增手机病毒包数是2012年的4.47倍,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举报垃圾短信达到7.39亿条,是2012年全年总量的2.4倍。报告称,手机支付类病毒猛增,对移动支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除了常见的虚假账号、手机木马、钓鱼网站、恶意应用等带来安全隐患,或许还存在用户数据被泄露或倒卖。
       本月24日,北京西城检察院就因林某、黄某通过收购支付宝信息、伪造身份证、持假证办理手机卡、盗取支付宝余额、提现等一系列复杂手段,成功盗取单先生支付宝账户内数万余元余额一案作出逮捕批准。
      这一案件的发生,让众多用户对手机支付安全产生了疑虑。“支付客户端虽说可以用手机绑定,但是网上黑客比较多,对银行卡的安全没有保障。”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说,他目前在手机上也装有几个手机支付客户端,但绑定银行卡只有少额的存款,专门用来手机支付。工资卡和储蓄卡,他不敢贸然和手机支付系统绑定,一是怕被诈骗分子盯上,而是怕手机掉了太麻烦。来源北海晚报

wbslyz 发表于 2014-3-25 22:42:4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机当作钱包使,财产安全需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