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延安路70岁老人理发、二胡、秦琴样样精通!
一直对“老家伙”情有独钟,老人、老街、老事......等等和中国民间的一些传统“老艺”都深深的吸引着我。4月1号那天,经过延安路的时候无意中邂逅了一个有意思的理发摊,这种理发摊在上世纪90年代很盛行,相信,所有的80前的“头”都跟“飞铲”有过非常亲密的接触。飞铲手艺虽算不得传统技艺,却也承载了我们80之前出生的人一段挺美的回忆。看摊的老人拿着着个长得类似吉他的乐器在认真弹奏,优美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左右无事,索性停下听老人 弹奏。老人依旧沉寂在自己的演奏中,并没有因为我的靠近而停止,表情颇为享受。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整体偏低,却并不沉闷,显得特别的轻柔和优美。一曲结束,老人才看用询问的眼神看向我。我说没别的意思,就是听您弹的好听,忍不住停下来了,能问下您弹奏的是什么乐器么?也许是“马屁”正好拍中老人的“痒处”,老人一下放松的“戒备”,嘴巴像蓄水已久的水库突然开闸,噼里啪啦便喷了出来。老人说那是秦琴,古时候就有啦,上世纪依照“洋琴”技术改了改,变成这种带有点洋气的并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乐器。
闲聊中得知,老人已经70岁,姓吴,是曲樟泥岭小学(现曲樟中心小学)的退休音乐老师。老人说,6年前就随家人一起搬来县城了。家里人好吃好喝供着,也有退休金领,自己不用干活,想怎么玩都行。可老了就是坐不住,想着还剩点手艺,也不想荒废了,就整了个小摊“料下”(方言:玩玩),顺便也给家里挣点生活费,要不然那帮后生人(年轻人)还以为我老了不中用了呢。顺着老人意问了下他一天能赚个什么数?老人一脸自豪的说,一个“头”五块,一天二十几个这样,你自己“敲”(数)。敲完之后大惊!比合浦工资高出不少!接着老人又说,挣多少都无所谓了,就是每天一个“头”我也出来摆。跟老友切磋下琴技,陪老友吹几口“熟烟”,生活何其快哉。想着自己被生活压得快喘不过气,想着自己为了无关紧要的人神伤,想着常常掉入“钱眼”的自己。老人所说的生活让我由衷羡慕,约上三五成群的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为生活所迫,这应是最美好的生活吧......
看着我一脸的崇拜,老人又加了一把火,从三轮车后边又扯出一把老旧的二胡,打开随身的收音机。收音机放什么歌就跟着拉什么歌的牛逼乐感又再次把我震住!心中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啊!为生活折腰的我,在老人的二胡声音下获得了暂时的惬意......可也只是暂时的,该走了......临行前跟老人约好,头发长的时候再来听老人的二胡......
父辈那代人。好多都会拉二胡。 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