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1:30:10

暑期“1+1”服务基层计划启动,合浦县返乡大学生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起航之旅

       前言:为了教育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积极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程,为促进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建设美丽广西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广西“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建言献策。广西启动了“1+1”基层培养计划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着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组织动员大、中学生以“1+1”的模式到街道、乡镇团组织、村(社区)团组织挂职锻炼,了解和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大、中学生智力优势,积极投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扎实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三)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有效利用挂职锻炼平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服务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7月15日上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当前合浦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共青团合浦县委会组织了广西各高校返乡大学生去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和工业园区参观。让同学们了解家乡历史辉煌和现代辉煌的一个碰撞,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从而鼓励今后学有所成的同学们,回来建设美丽的家乡合浦。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1:46:51

          8点50分,返乡的同学们乘着大巴,奔向今天的首站—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在车上,来自广西外语学院的小莫同学告诉小编,6月底的时候,她在学校团委部就已经知道了这个“1+1”计划,并通过了学校的选拔才得以参加这个活动。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航之旅只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启动部分,之后她还要回到乡镇团委处挂职报到,继续完成为期一周的暑期“1+1”服务基层计划。(据悉:乡镇团委在挂职期间安排一名大学生与一名高中生/中职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理论学习培训,提升挂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论认同,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挂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锻炼社会交际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基层生活的体验。挂职期间的职务为乡镇团委书记助理或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助理。)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1:50:50

九点十分,同学们到达今日首站—合浦汉文化博物馆。门前先行合影留念。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1:55:39

本帖最后由 控卫 于 2017-5-17 21:47 编辑

小徐同学是第一次来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略显激动,一解散就迫不及待拿着手机四处拍起来,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1:58:25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在美女导游的详尽解说下,同学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2:05:06

       同学们首先参观的是第一层的“古风陶韵,南粤曾辉”,该层主要展出品为汉代各类的陶、铜制品,以及其它较为出名的少量的仿制品。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02:07:21

桂林理工学院“三剑客”在博物馆展品前合影留念。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14:38:12

       大名鼎鼎的铜凤灯!197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发掘的西汉晚期一号汉墓时,出土了铜凤灯一对,高33厘米、长42厘米、宽15厘米,外形仿凤鸟,双足并立,昂头回望,尾羽后曳下垂与足共同支撑全身,显得十分稳重。凤通体细刻羽毛,头、冠、颈、翅、尾、足,比例匀称,轮廓清晰,栩栩如生。凤背部有一圆孔,放置灯盘,颈内空,由两节套管相连,可以折开和转动,腹腔可以盛水,嘴衔叭形灯罩,正好罩在灯盘上方。当灯点燃之时,蜡炬的烟灰通过凤嘴进入颈部,达凤的腹腔,溶入水中,消除污染,净化室内空气,以免影响人体健康。它是较早时期的具有类似环保功能的产品。铜凤灯现藏于广西博物馆内,其构思新颖,显示了2000年前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手艺和高度智慧,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高度创造才华的历史见证。(注: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所藏铜凤灯为复制品)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14:55:33

         对古代文化了解的最直接途径就是通过对各类遗留文物进行考究。难得有机会直面这些千年古物,很多同学在听完导游详述相关知识之后,都拿出笔记本细心记录,并拍照留念。


控卫 发表于 2014-7-16 14:57:33

文物展品——铜牛。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暑期“1+1”服务基层计划启动,合浦县返乡大学生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起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