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海岸卫士”红树林之果——榄钱的采摘加工全过程,带你感受“靠海吃海”的独特
8月16日,小编有幸跟随合浦县白沙镇充美大队一位村民林姨“落海”,实地跟拍了素有“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林的果实——榄钱的采摘到加工全过程,不仅了解到“靠海吃海”的实际意义,也深感此行业的艰辛。
湿地跋涉过后,领略“这边风景独好”
充美大队位于距离白沙镇近40分钟车程的西南方向,沿途都是甘蔗、木薯、香蕉等农作物,途经的小村庄也有非常热闹的买卖氛围,让人深感其民风淳朴。当天上午11点小编到达林姨家,一番整装后,小编也俨然化身为一位“落海专家”:帽子雨靴全副武装,背着大瓶水出发啦!
由于前一天晚上下雨,在经过约半个多小时的泥泞湿地跋涉,穿过虾塘小路,远远看到刚退潮不久后的红树林灌木群,“这边风景独好”的感受非常强烈,谁知道这才是艰难的开头而已。沿着一片略像太阳花的海草浅滩直下,看起来不远的一段路却走了很久,天气问题加上刚退潮得防脚底打滑,还看到大片红色的小蟹,距离还有约五六米远时就惊动了它们都钻回地洞中了。
浅滩上的小红蟹,抓拍到这只刚想往洞里钻。
高强度劳动过后,寻觅树下遍地是宝
小编刚进入红树林灌木丛,就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棵树,比周围的红树林要高出许多,细看其叶子与红树林是相同的,但却没有结果。拥有丰富经验的林姨说:“我们涯话叫这棵是‘榄公’,山口红树林里遍布的就是这种。其它矮一些的我们就叫‘榄母’,‘榄母’才会结榄钱。”
近距离观察红树林,并没有从远处看到的“海滩绿色长城”感觉那么大气,但看到其枝头上的榄钱、看到树根上生长繁殖的贝类、看到树茎上张牙舞爪一靠近就迅速跑开的小青蟹,心里会泛起对大自然植物顽强生命力的敬意。离海岸越远红树林越茂密,枝头上的榄钱就越大越多。采摘榄钱工作看似简单,但越接近树根位置的淤泥就越软,伴随着许多红树林的呼吸跟,一踩就会陷进去,摘完一个位置的榄钱,后果是手脚并用才能把脚和雨靴扯出来。
这只小青蟹发现它可能觉得跑不掉了,在装死……
小红蟹好可爱
红树林的主干、延伸的根茎和根部附近长出的呼吸根上都布满了海生贝类,除了蚝之外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螺,还吸引来不少以这些贝类为食的小青蟹等其它生物。
据林姨介绍说:“大家说‘靠海吃海’就是这样了,单是这一片红树林里就遍地是宝了。红树林结的榄钱可以吃,根上附着的蚝可以吃,根部的泥里面还能挖到泥虫和各种螺。以前靠海生活的村民都不知道这些,经常把红树林砍下晒干当柴烧,前几年有相关规定下来之后大家才了解。而涨潮退潮间会把一些脱落的榄钱冲到岸上泥地留下,不久又会生根发芽,现在这一片红树林的面积都增长了不少。”
说这话时已经是下午15点多了,村民也都算好时间陆陆续续“落海”,背着的一把短锄头、一瓶水和几个塑料袋就是全部的“揾食工具”了。
红树林枝干上附着生长的贝类。
历三道工序,食药两用佳品加工也不易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跟拍,加上手脚并用才能艰难的从淤泥里把脚抽出,小编已经深感无力了。但林姨已经习惯了,仍然很精神,她笑着说:“现在下海的每个人几乎都像我这样,又黑又瘦,吃得也不少了,但是就是胖不起来!”随后决定把摘到的榄钱拿回去“加工”。
采摘到的新鲜榄钱有一层绿衣,还要经过三道处理工序。一是烧开水煮一遍,把榄钱的绿衣煮“开口”,大概十多分钟就能捞起了;二是借冷水的浮力把榄钱的绿衣过滤掉,有些没有煮开的过滤不了还得动手剥开;由于新鲜采摘的榄钱经过前两道工序还是很硬,所以第三道工序是将其泡水静置,一到两天后就能烹制食用了。
林姨说:“8月刚开始是榄钱的果期,持续到10月,但现在就有老中医叮嘱我给她摘一些了,她说吃榄钱清热。”
榄钱特写,刚摘下来是翠绿色的。
煮过一遍后,去掉绿衣,就变成了这样。
“靠海吃海”需张弛有度,才得以延续
在整个跟拍过程中,林姨不断地在讲述她下海遇到的趣事,还遗憾这次没有看到小蟹顶泥球跑回洞中又把洞口整理得一点痕迹都没有的生动画面。林姨说的话中最打动小编的一句是:“我们农村人什么都不会,只能靠这点本事尽力赚多点钱,供孩子上学以后走出去,不要像我们一样。”
在部分人的观念里面,“靠海吃海”就是白手起家无需金钱资本投入,只看到海产品的表面价格,不了解背后第一手为收集海产品付出多少劳动力的人,不了解他们对海的感情。而就是有不少这样的人,经过长时间的阳光暴晒、海水折射和高强度耗损体力的劳动,他们的皮肤黝黑,他们的身材消瘦,他们谈论到出海遇到的趣事眉飞色舞。即使海产品在市面价格翻了几番,他们仍是处在市场价格得益者的最底层,而劳动力与报酬的比例为多少才合适,又该由谁定论呢?
而“靠海吃海”需张弛有度,才能世代延续下去。
长知识了!好片片! 榄钱。
几乎每棵树根部位置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呼吸根,在退潮时或潮水淹没时用来透气,同时也是海蚝生长的地方。其间可见不少的寄居蟹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