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香山人刘朱华拜祖改姓的故事
刘朱华,公馆香山人,是民国时期钦廉一带著名土匪,他是绿林好汉出身,早年曾做过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坏事,为害地方,这是合浦人共知的事。但后来刘朱华多次受任于地方军阀,最高当过八属联军司令邓本殷属下的旅长(八属指:高、雷、钦、廉、琼、崖、罗、阳)。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严重,大大小小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混战不断,按说刘朱华已经是旅长了,应该脱掉“土匪”标签了,但官方还是称他为土匪,究其原因,除了早年行径外,还可能因他追随的八属联军属陈炯明所辖,而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被官方正统斥为“叛变”,定性为反动军阀。这个不去讨论他,刘朱华为什么会当上旅长的,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说说。
其实刘朱华原名朱华,是地地道道的香山人(香山也有刘姓,但以朱姓为多),刘朱华虽然是土匪出身,从清末到民国的几次归顺当局,说明他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为官府效力、建功立业的思想,但十多二十年过去了,兜兜转转,官始终当不大,这使他很苦恼,后来他到福禄(闸口镇福禄村),觉得福禄祖祠风水不错,干脆拜祖改姓,改名刘朱华。说来也奇,据说他改名后没多久官运真的来了,官越当越大。
福禄是香山刘姓分支,清朝乾隆43年(1778年)由香山迁来,到那时也就150年光景,经历5、6代人,却已繁衍人口近千,且出了不少文武功名的人物,刘朱华可能就看中了这点而改姓的。香山刘姓与朱姓本是兄弟,同祭一个始祖婆,明朝弘治年间在香山开业居住,二世起分家,朱姓兄弟多,又居长,所以占的村场房屋也多。刘姓二世始祖名琛,号唐生,但刘姓子孙都以他为始祖,而尊其母为“大始祖婆”,其墓为香山“亚婆坟”,至今还是朱刘二姓子孙同祭。始祖刘唐生现 葬香山仰天堂,相传过去朱姓兄弟又称他为“朱二公”,估计是为更显亲切。
查刘朱华的简历,得知他早年曾认贼头刘吉禄为义叔,后将刘押解官府领赏,以此换取清知府委派的阳春守备营左哨官千总职务。民国成立后任粤军北海水师统带、营长等职。民国11年(1922年),刘朱华失去接济,又成流寇。当年7月,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讨(陈炯明)贼军南路总指挥”,率军进驻廉州北海,刘朱华受编于黄明堂部下,被委以统领职务。1923年七八月间,黄部杨弼臣旅在廉州被八属联军申葆藩(八属联军副司令,广西军阀)围攻受挫、刘闻讯思变遂受编于八属联军邓本殷部,应该是这个时候任的旅长。 刘朱华当旅长后,每逢年节都到福禄拜祖,据村里老人讲,刘朱华当旅长后曾有一场恶战,是在离福禄三、四公里开外的大路山附近海边开打的,作战的另一方是“黎仔”,指挥部设在福禄,战事打得异常激烈和艰苦,对方火力很猛,刘朱华部几乎要抵挡不住,一度准备撤退,已做好全村疏散准备,气氛骤然紧张。关键时刻,幸得刘朱华的一个兄弟(姓名不考,好像也是香山人)率一支人马从海边包抄过来,与刘朱华部形成夹击之势,最终得以打退对方进攻,挽回危局。战斗过程中,刘朱华后勤供给全部交由福禄村人经办,他只一心一意指挥战斗。总体情况还不错,后勤保障也算配合有力到位,从福禄煮好饭命村人用谷箩挑到前线,但一般村民哪里见过这种阵势?据说也有个别胆小的到半路趁人不见就把饭倒掉回来交差。这次战斗是小时候听老人说起,真实情况和细节一直不得而考,因此也只能当故事来听了,对老人说的“黎仔”也只是有音无字,我总以为可能是广西兵,因为民国年间广西兵来争地盘与广东军发生战争是常有的事(当时合浦钦州属广东),最近看了《北海市志》,部分记录竟然与这次战斗传说吻合,由此可以推断事情是可信的。摘录如下:“民国12年(1923年) 1月初黄明堂军回攻北海,苏慎初退走,北海重为黄军进驻。 3月陈炯明军林莳巍部进攻雷州, 黄明堂率军4000人前往抵御,负伤而退回廉州、北海。 5月22日北海学生掀起抵制日货运动,出口日本锰矿停运。 8月八属联军副总指挥申葆藩奉邓本殷命, 派部将苏廷有率军自钦州进攻廉州。孙中山谪系讨贼军南路总司令黄明堂率梁传楷一营、卫侍一营驻北海。廉州被申军围困20多天,城中粮尽弹绝,守将杨弼臣告急,黄明堂求援于雷州统领陈学昌。陈率“黎仔兵”2000人从北海登陆图解廉州之围,被申军狙击于赤壁、高德之间。“黎仔兵”多属招安土匪,未经战阵,一击即溃,后撤到高德,沿途洗劫下海逃去。
同月廉州守将开城投降,黄明堂率残部退往琼州。”
由以上史料可推知事情的大概经过:当陈学昌率“黎仔兵”来解廉州之围被击溃后,可能沿海边后撤至闸口附近与刘朱华部相遇,因此发生战斗,“黎仔兵” 战斗力再差,他人多,又在夺路奔逃之时遇刘朱华阻击,生死存亡之际,哪有不背水一战的?因此差点击溃刘朱华也可以理解了。
好故事
V5 楼主想说明什么?
公馆姓朱利害? 公馆出牛人 哦!原来公馆人都是土匪。 我小时听人说:猪帮猪狗帮狗,刘朱华帮啊…贼佬也是真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