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遗韵古越州——《千古南流海丝路》拍摄之卅三
《千古南流海丝路》的外景拍摄已经基本完成。日前,摄制组进入南流江浦北段取景拍摄,古越州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古越州遗址位于浦北、博白、合浦三县交界处,坐落在石埇镇坡子坪村委仰天窝村北的几座山岗之间。1981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2日,浦北县博物馆曾在越州故城遗址内挖掘和收集到龙凤提梁壶、黄釉莲花瓣六系罐、三足鼎等16件文物,发现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古墓葬。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当地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南流江边的古越州遗址。这里的荒凉景象出乎我们的意外。遗址的告示牌也被草丛掩没了,而且落款还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好用旧图片代替
据史料记载在籍,历史上曾在南流江合浦流域内设置的州、郡、县等行政区域就有二十多个。这些历史上设置的行政区域,除了少数几个在研究课题中被偶尔提及之外,大多数都在默默无闻的沉寂中,一任岁月的烟雨湮埋。而古越州不时的被人们提起,则得益于一个关于青牛传奇的风水传说。
在《南齐书》卷一四志第六中是这样述的:“越州,镇临漳郡,本合浦北界也。夷獠丛居,隐伏岩障,寇盗不宾,略无编户。
宋泰始中,西江督护陈伯绍猎北地,见二青牛惊走入草,使人逐之不得,乃志其处,云‘此地当有奇祥’。启立为越州。七年,始置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元徽二年,以伯绍为刺史,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威服俚獠。土有瘴气杀人。汉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辄避处高,今交土调和,越瘴独甚。刺史常事戎马,唯以战伐为务。”
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越州原是位于合浦郡北部山区的辖地,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由于人烟稀少,山高地少,地势险要,寇盗聚集其中,朝廷无法的制约管理,于是就不把之列入区域编制之中。后来是因为青牛传奇的风水传说,在这里设置了越州。 南朝宋政权(420——482年)的泰始年间(466——471年),西江督护陈伯绍来到合浦北部打猎,看见两头青色的野牛钻入了草丛中,陈伯绍虽然派出了士兵去追捕,但最终也无法捉到。陈伯绍认为这两头青牛能躲过士兵的追捕,是因为有神灵保佑,于是就在当地立了标志,回去后就向朝廷报告,称此地有祥瑞出现,请求设立州郡以应吉祥。朝廷同意了陈伯绍的请求,于泰始七年,即公元471年设置了越州。设置了越州后又将合浦郡北部划出,设百梁、陇苏、永宁、安昌、富昌、南流六郡;同时还划出广州、交州及海南的地方另设三个郡作为越州辖地。三年后,朝廷任命陈伯绍为越州刺史。这就是史书所记的“元徽二年,始立州镇,穿山为城门,威服俚獠”。 香大爷自认是香翰屏将军的宗亲,参加过越州古城遗址的挖掘。他老人家知道摄制组的来意后,自告奋勇当向导,带我们来到了古城遗址 香大爷告诉我们,这些甘蔗地和荒丛堆就是古城遗址的挖方
2009年8月在挖方出土的文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