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合浦逐渐消亡或已经消亡的小吃,谁来还80和90这些带着儿时画面的味道?(稍晚更
近年来,随着合浦的发展。八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期在合浦街头盛行的虾儿籺、三角酥、花生糖糕等等,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小吃正在逐渐减少甚至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外来的奶茶、汉堡、炸鸡、蛋挞等等“高大”的食物。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各种保护和抢救非物质遗产行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关于民间传统小吃的制作和传承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系统整理和保护力度不够,甚至没有。大部分民间特色小吃成自生自灭状态。许多传统小吃因承受不住而选择关门大吉。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身边渐渐响起一些声音。“你知不知道xx籺在哪里有卖?”“怎好像很久不见盲公了?”“我最中意吃的那家店关门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装点着我们同年记忆的门面,那些承载着同年记忆的小吃,那些些极具合浦特色民间特色的味道,在悄然减少。照此态势,不久的将来,这些味道很可能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跟儿孙唏嘘的感叹......
如果那一刻真的到来,我们该有多伤心?要知道那些小吃,在物质并不充裕的八九十年代,扮演的可不仅仅是“小吃”。正如前段时间引起网友无线唏嘘的关于盲公糖帖子中所描述“儿时吵着母亲买糖糕的画面依旧清晰,可转眼,我就成了大男人......多年过去,期间吃过的糖糕不计其数,可最怀念的,依旧是在家门口蹲着,等待母亲外出回来时手上带回的那根盲公糖。”这些大街小巷灿若繁星的合浦味道,很多都带着儿时相应的画面,是我们八九零人挥之不去的甜蜜记忆。
寻找旧时美味,似乎也只能存留在记忆当中了。那些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的街头小吃,而今究竟散落何方?笔者吃饱撑着,便来盘点一番合浦正在消亡或已经消亡的小吃,天真的希望此文能唤醒XX部门,极力保护并加以拯救,鼓励与支持传统合浦小吃继承人,让这些合浦“味”传承下去。
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因为帖子里边很多小吃吃妹已经好久没吃了,都想翻出来尝一尝,希望看帖的网友知道哪里有的回复一下。还有,合浦的小吃多如牛毛,我盘点很多只是我身边的东西,带有严重的“主观性、片面性”。所以,希望网友们积极补充,让这个帖子更具客观性,全面性。下面,一大波儿时的香味扑面而来......
虾儿籺《——(这个字是真心难打,度娘了30几分钟才找到)
这个!这个!超经典!是我最爱吃的!所以。。。。。呵呵,就放第一了。第一次吃的时候是初中,那时候在四中还是环城中学(不小心暴露的年纪),那时的环中在王XX校长的“暴政”下可是合浦第一的初中!我们那两届的中考成绩可是把廉中压得死死的!王XX的“暴政”之一就是我们内宿生必须凭“票”出入学校......额,跑遍了,我只是想说,我们那时出一次学校非常不容易,可即使这样,我们还会每天想尽办法偷溜出去,为啥?就是因为无论刮风下雨,放学时期的学校门口总有个阿姨在卖“虾儿籺”,那味道,那酸爽......啧啧,这会儿想起来都流口水!
不过吃这东西需谨慎,那热气一般人受不了,美味伴随的是青(豪)春(疮)逗。吃妹承蒙老天眷顾,是少有的怎么吃都不长痘的款,那时吃起虾儿籺比谁都任性,一个礼拜10多块的零花钱一半用来照顾“姨妈”,剩下的都花在这“热货”上了。(当时5毛一个)
可是,前几天抽空逛了一天合浦街也没找着......
楼主能从自己做起不吃或少吃泊来品吗?支持本地传统小吃从自我做起! 槐花籺(槐花粉)
这个也经典,逛街必吃。90年代末,20世纪初的合浦廉州街,满大街都是槐花粉移动小摊。彩色的太阳伞下的连体保温箱(那时候冰箱也不多)面上,一个个透明的杯子,用四方玻璃片盖着,嫩黄的颜色点缀了合浦美好的夏天......这些小摊通常还会卖椰汁,但椰汁并不只合浦有,所以就不点了。唉,说起来那椰汁也很久不见了。那椰汁箱也是很经典的玩意儿,为了保证椰汁的香甜和均匀,四四方方的箱子里一整天都在“喷泉”,想起来又是一阵唏嘘......
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咱的槐花粉被湖北引(剽)进(窃),变成了“凉虾”了,汗.......简直是现实版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哈哈哈,什么这呼吁那呼吁的,都是浮云,最后一段才是楼主的主要目的吧! 盲公糖糕一直在卖好不好,至于煎堆、爆口枣什么的石康籺街大把多。 这这个点(11:31)发美食图片都是反人类的,LZ你报复社会啊! 对现在外面卖的油炸东西用的油不放心不敢吃了。 虾儿籺 你找不到买?你来还珠市场大门口,或者去廉州小学那边,某知几多人卖 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