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浴血在128淞沪战场上的珠乡籍将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又是“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八十三周年。八十三年前,一支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十九路军,以三万余众在上海闸北英勇抗击日寇的进犯,因此拉开了为期三十八天的“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在这三十八天里,日军增兵达五个师团,八万多人,还装备有先进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而十九路军武器只有长d枪、机d关d枪和手d榴d弹。兵员加上后来参战的第五军部队,最多时不过四万人。正是“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打出了十九路军的抗日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勇气,打破了日寇四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中日全面战争延迟了五年,为中国抗战赢得了时间。
在这场作为十九路军成名之战的战役中,北海籍将士群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北海籍将士的代表就是陈铭枢将军。遗憾的是,在以往关于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浩如烟海的记述中,极少有提及这一点。特别是对于陈铭枢将军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更是在轻描淡写中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事实上,如果没有陈铭枢,作为地方部队的十九路军就不可能进驻京沪,并成为防守京畿重地的劲旅,从而成为“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的主力。正是因为陈铭枢将军,才有了“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才有了十九路军的“一·二八淞沪”英雄业绩。 十九路军进驻京沪的经过
1930年,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他为了进一步垄断政权,要求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以通过约法将自己推上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蒋介石此举遭到立法院长胡汉民的强烈反对。1931年2月,蒋介石悍然将胡汉民扣押于南京。因此引发了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的大联合,汪精卫乘机在广州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这就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宁粤分裂”。
在“宁粤分裂”期间,陈铭枢以蒋介石委私人代表及宁方五人(陈铭枢、李石曾、张静江、张继、蔡元培)代表的身份,同时也是粤方认定的调停人身份,主持“宁粤调停。”陈铭枢准确地把握调停“宁粤分裂”之机,促使蒋介石答应了扩编十九路军的两个条件:一是扩编多一个师,编号为七十八师,辖六个团;二是中央每月拨一百万元经费给十九路军。至此,十九路军不但拥有六十、六十一、七十八三个师,韩德勤的第二十五师也拨归十九路军指挥。并且又用获得的军费购买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德国造”机枪、步枪。十九路军由一支历年转战,处于蒋、汪两股势力对峙夹缝中生存的杂牌军,由此成为雄踞京沪的精锐之师。因此才有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辉煌悲壮。这就是陈铭枢善于把握时机,运筹帷幄,成就了十九路军的英名。1931年10月14日,陈铭枢下令将在江西与红军作 十九路军进驻京沪的经过
1930年,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他为了进一步垄断政权,要求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以通过约法将自己推上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蒋介石此举遭到立法院长胡汉民的强烈反对。1931年2月,蒋介石悍然将胡汉民扣押于南京。因此引发了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的大联合,汪精卫乘机在广州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这就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宁粤分裂”。
在“宁粤分裂”期间,陈铭枢以蒋介石委私人代表及宁方五人(陈铭枢、李石曾、张静江、张继、蔡元培)代表的身份,同时也是粤方认定的调停人身份,主持“宁粤调停。”陈铭枢准确地把握调停“宁粤分裂”之机,促使蒋介石答应了扩编十九路军的两个条件:一是扩编多一个师,编号为七十八师,辖六个团;二是中央每月拨一百万元经费给十九路军。至此,十九路军不但拥有六十、六十一、七十八三个师,韩德勤的第二十五师也拨归十九路军指挥。并且又用获得的军费购买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德国造”机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步。十九路军由一支历年转战,处于蒋、汪两股势力对峙夹缝中生存的杂牌军,由此成为雄踞京沪的精锐之师。因此才有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辉煌悲壮。这就是陈铭枢善于把握时机,运筹帷幄,成就了十九路军的英名。1931年10月14日,陈铭枢下令将在江西与红军作 1931年10月14日,陈铭枢下令将在江西与红军作战的十九路军调到京沪(南京至上海)设防。3万余人的十九路军当即从江西吉安开拔,当月20日抵达沪宁一带,防线沿京沪铁路摆开,可谓是严阵以待,举足轻重。
这就是十九路军进入京沪的原由。
时,陈铭枢因调停“宁粤合作”之功,获各方推荐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1931年12月28日,经选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长。并兼专对日防务的第三防区副总司令、京沪卫戌司令、右翼集团军司令长官兼领十九路军。
1932年1月18日——1月20日,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共同策划了“日本和尚事件”和“三友实业社事件”。
1月21日陈铭枢以京沪卫戍司令部名义,在上海龙华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探讨日寇进一步无理压迫时,我军应该采取的对策和行动,在十九路军形成了抗日保国的共识。 1月23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联名发表《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表达了十九路军全体官兵抗日报国的决心:
“我们为紧急应付起见,只有以我们爱国热血染成我们最后一片光荣的历史。只有把我们殉国精神葬在四万万未死尽的人们心坎里,我们没有回顾,我们不管成败利钝,一刀一枪,死而后已!”
“挥洒一点血,即挽回一分国运……我们负京沪淞沪守土之责,决不叫仇日来损我们一草一木!决定死守!”
1月28日深夜23时30分,日本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在20辆装甲车的引导下,分3路向闸北进攻,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阵地进攻。
十九路军156旅奋起反击,激战近4个小时,打退了日军的进攻。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就这样打响了。时十九路军调防京沪仅三个半月。
“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的第二天,1月29日,陈铭枢就以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名义发出第第一封战地电报,指示蒋光鼐、蔡廷锴:“租界外日军应相机消灭之。”“此时惟有准备最光荣之牺牲,切不可轻作退后之辱也”。
从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日打响,至3月6日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奉南京当局的命令发表了停战通电的38天中,陈铭枢顶着政府内忍辱求和一边倒的阻力,先后向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李济深及十九路军将士等发出了二十二份战地电报,两次主持战时会议,两次亲临前线,三次公开发表主战谈话,呼吁各方全力支持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蒋介石没有给十九路军增兵,十九路军孤军抗敌的局面仍然无法改变。日寇却加强了进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