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旧事录——三十五年前的亲情与荣耀
三十五年前,家住廉州埠民路的陈生考进了南京华东工学院,那时正是恢复高考招生不久,大学生被称为时代的骄子,大学一毕业就是响当当的国家干部,这是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半年后,家住廉州观音巷的黄姨迁到了南京华东工学院的新村随子居住。是为了照顾儿子的生活呢?还是放不下爱子的情怀?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时代骄子已经进入了壮年行列,当年的黄姨身体还好吗?
也许,在岁月的流逝中,当年的感动和激情已经被轻忘。但是,两份居民粮食迁移证明却留下了永衡的见证:廉州人的亲情,廉州人骄傲……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是生活还在继续着,虽然彼此都不相识,但为了这份亲情和荣耀,谨在这里向黄姨和陈生献上网络的祝福。
白纸黑字地证明了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得果多斤米。
回 18378936898 的帖子
18378936898:白纸黑字地证明了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得果多斤米。(2015-01-31 14:43) images/back.gif
一些人有特供,这也平等? 5620008:一些人有特供,这也平等? (2015-01-31 15:49) images/back.gif
对,建筑工、木工是比其它人多。http://bbs.hepu123.com/mobcent/app/data/smilies/23.png 廉州旧事录
怎么两母子的原住址不一样?
回 18378936898 的帖子
18378936898:白纸黑字地证明了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得果多斤米。(2015-01-31 14:43) images/back.gif
从中学开始我是33斤。 五祖:从中学开始我是33斤。 (2015-01-31 21:42) images/back.gif
我不想和你杠,你吃过自由市场2文一斤米? 五祖:从中学开始我是33斤。 (2015-01-31 21:42) images/back.gif
我是70后。小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