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年的“两会”就是房价的助推器,“房价不可能涨,只会慢慢降下来”都是扯淡
今年两会上,房产税、保障房、不动产登记、放松限购等热门词汇成为与会人士探讨的重点。一改过去的“抑制”、”投机“、“调控”等词汇,国务院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所用的词汇是:稳定、支持和促进。政府的态度显示了2015年楼市回暖可有更多期待。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都是靠高端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的,而中国在此前的十几年中一直靠房地产拉动经济。这种发展模式的恶果现在已经显现了。过高的房价不仅打压了中国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打得一病不起。依赖房地产,使得地方政府无所作为,靠卖地过日子。房地产不可持续发展,开发商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但是,前十几年,与其说是老百姓卖房,不如说是银行卖房。由是,国家最近虽然出台了允许银行破产的规定,但是不可能一下子让他们都破产。房价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要是房价一降到底,银行就会大部分破产,中国经济就会走入死路。
住建部部长说房价10年不会有大的波动,尤其是“双向调控”,就是不让房价涨的多,但也不会上让房价下降的。其实有真实买房需求的人很多,看看租房市场多么活耀就知道了。凡是租房的,只要有条件,说不想买房啊,有些真是房价真的一旦下降了,只要把买房的限购条件一取消,立马销售就上去了。
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个转得很火的说法:中国的房价会慢慢降,给个几年的期限。或者通过物价上涨,让票子变毛,让房子的实际价值降低。
每年的“两会”就是房价的助推器。数字是虚的,官话是反的,专家是吹的。在此我想从几个方面反驳这个观点。 中国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由于惯性,人口还有20年的增长期,人口增长导致房价上涨。城市人口增多导致房价上涨。中国市场经济前,户籍都是固定的,还有些人被发放到农村去上山下乡。现在户籍政策一解除,有些人都不待农村了,这就使城镇人口增多了,城市人口增多了。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土地稀缺导致房价上涨。中国虽然地广,但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太少太少,所有人都想在这些地方有容身之所。
现在为什么所有人都关心房价了,因为人人对它有需求。如果房价过高了,人们就不会买了,市场饱和了自然也就平衡了。如果有市场,人人都需要,那房价一定会继续涨。
从微观来说,开发商自身因素的影响,开发商技术革新导致房价上涨,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愿意造一个次品,房子越造越好,绿化、设计、风水、保温墙、物业管理等等这次导致次品房越来越少。造房成本上涨导致房价上涨,物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增长,导致造房成本提高。拆迁补偿无形增加导致房价上涨,拆迁费用加大导致造房成本加大。
等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房价还有理由不涨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