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山塘水清清
故乡山塘水清清客家人的山塘,与客家土楼、客家祠堂一起,组成了客家文化的瑰丽景观。每一个客家村场,必定有一个山塘。山塘的大小,代表着一个村场或一姓氏族的大小、兴衰和强弱,这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只能选择人口稀少,条件差的山区定居,这就是史称“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的原因。客家人依山而住,开垦田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源,筑塘蓄水也就成了农耕的必要条件。在山场间筑起堤坝,积蓄山中的清泉,接纳天上的雨水,也就形成了山塘,成了客家人最早、最实用的水利工程。客家山塘,不论大小,一般都建有一个作为排灌的控制平台,平台安装有水闸,用于掌握蓄水排灌量。平时,这个排灌控制平台就是人们钓鱼最好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钓鱼台,更多的时候,钓鱼台是客家妇女聚会的地方,早上洗衣啦,中午洗杂粮啦,下午带小孩冲凉啦,客家大婶伯娘们集合于斯,因而无形中钓鱼台便成了村场的“新闻发布中心”,谁家娶媳妇花了多少钱,谁家男人怎么怎么啦,甚至哪家的母猪公狗发情之类的消息,都会在这里飞快传扬。
山塘里都放养有各种各样的鱼苗,每年过了清明祭祖大忙之后,客家男人们便集中在山塘的堤坝上,讨论山塘的承包经营,谓之“标塘”。谁中标,谁就获得一年的山塘管理权,就要在山塘边搭起茅棚,当起“鱼塘佬”,收成丰歉就全靠自己的努力啦。每年春节前山塘放水捉鱼之时,就是检验该男人本事的时候。由于多年经营,山塘四周大都是修竹拂岸,松柳成荫,因此,山塘附近又成了客家青年男女的伊甸园。清风明月之夜,月上柳梢之际,树荫丛中,塘面倒影着成双成对的客家儿女,他们或喁喁私语,或耳鬓厮磨。高山作证,山塘为媒,成全了多少有情眷属。山塘还是客家少年娱乐冒险的乐园。烈日下,放牛娃把牛赶进山塘里,骑在牛背上与牛同游;学生哥在星期天里,扛着蕉树杆上山塘,用芭蕉叶的柄做成当“战舰”,三五对阵,在山塘里打起水仗。在水花飞溅中,在震天呼喊声里,培养了客家少年的勇毅和机智,锻炼了客家儿女笑迎风浪的斗志。客家山塘就是这样,世世代代积蓄的不只是山泉雨水,还积聚着客家人创业的百世沧桑、千秋情怀。http://bbs.hepuwa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508/25/231818vb0ii00mbtcvs95t.jpg
黎发业《客家山塘水清清》插图.jpg(401.33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5-8-25 23:18 上传
黎发业配图 环境优美
是死水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