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0-16 12:39:00

话说廉州街之一:下街

廉州自唐朝建街城以来,到了宋朝开始建筑城墙,经过了明、清历代二十多次的维修扩建,形成了雄据南疆的坚固城池,因此古有“不怕廉州人,最怕廉州城”之说,由此可见廉州城墙的宏伟规模,当年,廉州古城西门城墙外有条很具特色的街道,就是下街。


    下街,顾名思义,就是城墙下的街道。由于廉州古城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被拆除,后人已不知道下街的得名是来源于廉州古城墙,因此,“下街”的名称也就成了今人的疑问。下街全长220米,面对古城墙背倚西门江,南与惠爱桥相接,北通古城护城河,别看这段220米的旧街老巷今天显得又窄又旧,其实这是曾经有过历史辉煌。
    走进下街,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那青砖老屋深宅,石板条铺垫的街道,用花岗岩作基石的商铺,还有那绘画的门墙和悠长悠长的担水巷。从这些岁月痕迹斑驳的老建筑中,人们还可以想象出当年这条街的繁荣景象。的确如此,当年的下街有廉州五寺十三庵七十二庙之一的三圣宫。三圣宫不但是廉州主要的寺庙,还是廉州第一间职业实习学校的所在地。民国初期成立的廉州商业小学就设在三圣宫。

    下街处于惠爱古桥和上新桥之间,惠爱桥初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上新桥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两桥之间还有过四码头作舟船停泊之用,下街依托西门江交通便利的优势,成为商业繁华的街道,甚至更兴旺过古城内的街道。广府人来廉州做生意,还专门在下街建了一个慈善机构——长春旅所,每年春秋两祀于此举行,与三圣宫相呼应,独具特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的廉州商会也设在下街。民国初年,廉州商会改名为合浦商会,会址直至解放初期都是在下街。一些民国时期的一些工会组织,如1926年成立的店员工会等,会址也都选择在下街。清末民国时期,廉州最大的典当铺也是设在下街。这里又是廉州商贾集中居住的街区,因此,下街保留了的老屋大宅特别集中,也特别完整。“文革”期间,下街曾一度被改名为“新风街”,直至1980年才恢复了原名。今天的下街虽然已被挤成了一条小巷,但里面的历史元素依然存在,顽强地见证廉州古城的历史和变迁。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0-16 14:51:54

下街码头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0-16 15:18:24

上新桥住 发表于 2015-10-16 16:23:45

合浦008 发表于 2015-10-16 16:39:41

成了古迹

无所事事 发表于 2015-10-16 17:20:04

范老师无 说明下街就是老花街?

无所事事 发表于 2015-10-16 17:21:28

下街最 多青楼的旧影,这么 不 拍下?

apl5400 发表于 2015-10-16 20:00:46

laosu88 发表于 2015-10-16 23:36:23

昔日辉煌,现今凋落。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0-17 13:16:21

回 无所事事 的帖子

无所事事:下街最 多青楼的旧影,这么 不 拍下? (2015-10-16 17:21) images/back.gif

青砖古楼?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廉州街之一: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