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廉州街之九——圩地街
廉州古城建于唐宋之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新编《合浦县志》记称,宋元祐三年,即1088年,始筑廉州土城。但在其它史志典籍中,早有宋皇祐四年,即1052年广西侬智高率军攻陷廉州城的史实记录)。当年的廉州古城,城墙高约12米,城墙周长超过3000米。城墙最厚处5米。古城面积包括今廉州市区:东起城基东路(老车站)连东圩街,南起解放路全段,西起上街连西华路接解放路段,北起城基西全段接东圩街的连接范围内,古城街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明代是廉州市场的鼎盛时期,并由此奠定了廉州古城市场布局。上了年纪的老廉州们都知道“圩地街”这一街名。其实,“圩地街”并不是现在所指的街道,而只是“圩地”。早在明代,廉州就设有阜民圩、西门市、卫民圩等市场。初时,这些市场并不有固定日期,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只是一种货场式的交易场所。如阜民圩,西门市是靠近西门江而设的,既有河道航行的便利,又是钦廉古道的必经之中路,每当水陆货运到期时,这一带便成了货物集散地,货物销完了,交易场所就只和下一块空地。有货成圩,无货便是空地一块,用“圩地”称之,正是廉州方言的特色之处。后来随着货物集散交易的定期性,便有了约定俗成的圩日,或逢三逢五,或逢单双,有了定期的商贸交易,也就有了固定的市场。此后,除了阜民圩,西门市之外,在今阜民路一带又增设了崩坝口市场。到了民国初年,又在东较场设置了东安市场(今农垦大修厂北侧)、在大坟坡设置了西安市场,至此,廉州古城的东南西北四向都有了固定的市场。其中最大的是卫民圩,到了清中期,已发展到共有商铺二百余间。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市场分布在廉州古城的街港里,如缸瓦街专营缸瓦(今惠爱西);槟榔街专卖槟榔(今康乐街至水产琼脂厂)等。这些都是以古市场作街名流传至今的。 槟榔街
听楼主讲历史地理长见识 这么久的历史,地下有古董某? 长知识了
看一看走一走廉州老街,我们都是历史的一份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