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10:31:13

话说廉州街之十———天涯埠市

天涯埠市说廉州
          合浦自秦汉珠市开埠,一直都是中原商贾与东南亚交往的重要集散地。历朝历代,为了加强合浦对外贸易的地位,先后设置过“媚川都”、“珠官郡”、“海门镇”、“太平军”等直接以地域特色命名的政区机构。唐宋以来,史书更称之为:“声明文物之盛,媲美中朝,岿然东南一大都会也”。到了明清间,府城廉州古城不断扩大,“周迎千丈有余”,也就是说,廉州城的周长已超过千丈,即有三、四公里长了。
与此同时,以西门江为交通依托的各种专业街市也逐步形成,自成规模,呈现了“阜市东来接海涯”、“无数征商自去来”、“常听欢声动六街”的繁荣景象。据史籍记载,当时廉州古城内的店铺商号保有量在1300多间左右,由此可见廉州街道的繁华。外地商客还在廉州建有各种各样的会馆等贸易机构。“牛圩”、“缸瓦街”、“蒌行街”、“槟榔街”(今西华路)等专业市场街道如雨后春笋般在今阜民路、中山路、西华路一带“冒”了出来。廉州城因此成为盛极一时的“天涯埠市”。以西门江水运枢纽为集结的贸易带空前繁荣,“天涯埠市”的商旅景观因此被评为“廉阳八景”之一,为历代的诗家词客称颂不已。
          宋代廉州团练使陶弼在诗中这样写道:“商夸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合浦的珍珠丰收了,商家来到廉州府城内的珠市,也对珍珠的价格感到高兴。而珠民也对占城(今越南)商人运来交易的大米感到满意。这是宋代朝廷在廉州开辟了对安南的民间贸市,廉州商贸的真实写照。
          明代廉州知府朱勤的《廉州八景》诗中,就有两首是描述廉州古城的商贸繁荣景象的。          其一《天涯驿路》:          天涯有驿枕遐荒,南望交州去路长。          地接殊方山不断,境连边塞草偏黄。          来人络绎无圩日,行旅充盈有裹粮。          最喜华夷归一统,共沾圣化乐虞唐。          在诗人的笔下,地处边塞的廉州城,          “来人络绎无圩日,行旅充盈有裹粮。”
          在当政者眼中,这就是人们所期待的“虞唐”盛世。虽有夸张饰美之意,但廉州的商贸兴旺确实是事实。          其二《埠市人烟》:          市廛杂遝物交陈,更喜居民庶且殷。          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          饭炊山稻无饥士,酒酌村醪有醉人。          自是圣朝多德化,熙熙民俗自还淳。          诗中给人描述了这样一种景象:商铺和民居相杂差在一起,呈现出高低参差的城区布局,当早晚炊烟升起的时候,城内弥漫着大米饭的芳香和自制米酒的醇香,不时的还见去祭祀的居民路过,好一派安居乐业,娱乐升平的社会环境。“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正是廉州古城规模的写照。
          在明代描述廉州古城的繁荣兴盛景况的诗歌很多者,与朱勤同工异曲的又有廉州知府饶秉鉴的《埠市人烟》:          埠市东来接海涯,市中烟火起楼台。          几家俊宇相高下,无数征商自去来。          民俗喜从今日厚,柴门应为故人开。          圣朝自是多丰年,常听欢声动六街。          西门古渡边,天涯驿路上,来人络绎,行旅充盈,阜市人烟中更见“扑地阁间相上下,连城烟火自朝昏”。阜市东来,海门连城,“几家峻宇相高下,无数征商自去来”。东来西就,南去北往的商贾行旅们不再是倚树摆摊。而是在“常听欢声动六街”中做生意了,就是廉州城内的“街”。


合浦008 发表于 2015-11-4 11:21:59

长知识了

上新桥住 发表于 2015-11-4 13:35:51

我爱洗澡 发表于 2015-11-4 14:51:37

数千年的积累沉淀,造就出我大合浦珠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2:58:22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2:58:59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2:59:17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2:59:48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3:00:27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1-4 23:00:5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廉州街之十———天涯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