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城往事 发表于 2015-12-18 08:48:38

历经几十年,前后十次修改,最终成就粤剧经典—— 粤剧老倌说《珠还合浦》创作故事

粤剧老倌说《珠还合浦》创作故事

    日前,刚刚庆祝了自己从艺60周年纪念的合浦县粤剧团原团长陈家信,又推出了新作品——六场粤剧《珍珠扇》。近日,笔者登门拜访了陈家信,从他的讲述中了解到粤剧经典《珠还合浦》创作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起初有多个版本,经过反复修改,才形成了今天的五场古装神话粤剧《珠还合浦》。”陈家信说。
    陈家信告诉笔者,当年在对“珠还合浦”这一故事进行粤剧创作时,一开始并不是以“珠还合浦”为剧名,而是有多个版本,在经过了反复的修改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五场古装神话粤剧《珠还合浦》。

    最早对“珠还合浦”的题材进行粤剧编剧是在1958年,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准备的。当时以“珠还合浦”为题材展开创作的剧本有《珍珠劫》、《宁海记》、《还珠记》等。由于在起步阶段经验不足,在湛江地区会演和十周年庆典演出中,效果并不理想。
    1961年,合浦县委、县政府决定组织力量对“珠还合浦”题材进行集中攻关创作。时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黄衍清编写了《珠还合浦》文学剧本,由合浦粤剧名宿曾次伯、陈冠英等编写演出本,并进行排练。这是最早以《珠还合浦》题名的全本粤剧。
    1962年,由合浦粤剧团编演的粤剧《珠还合浦》在湛江演出获得成功,得到了田汉的肯定。田汉还为此专门赋诗《读<珠还合浦>有感随笔》:“合浦唱珠还,源自唐汉书。名扬粤桂地,堪称一枝花。拨乱今反正,春来披新衣。虽有商榷处,愿君共扶之”。

    粤剧《珠还合浦》在湛江演出成功后,至1963年上演了近百场。后来因限制古装戏的演出,粤剧《珠还合浦》也进入了“冬眠期”。直至1979年,为了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典演出,粤剧《珠还合浦》重新进行改编整理,陈家信被指定为改编整理的成员。
    这次改编整理的粤剧《珠还合浦》,在钦州地区文艺会演中一口气捧走了创作奖、音乐设计奖、导演奖、演出奖、舞美设计奖等5个奖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还合浦》也进行过一些演出性的调整。至此,自第一稿的演出本之后,前后共进行了9次修改。
    1991年10月,北海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粤剧《珠还合浦》是指定献演项目。在陈家信主持下,合浦县粤剧团对《珠还合浦》作了定向性的修改和恢复演出,这也是《珠还合浦》的第十次修改。这次修改演出使得粤剧《珠还合浦》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成为南珠文化的标杆性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南珠文化领域中,最完整地记述“珠还合浦”这一神话传说唯一的文艺作品。
    此后,《珠还合浦》还被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并被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保留剧目。
    1992年4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电影报》在“中国名剧”专栏对粤剧《珠还合浦》进行推介时称“全剧行当齐全,唱做念打并重”。1993年的《影剧艺术》第四期,对粤剧《珠还合浦》作了专辑报道,一时间好评如潮,被称为“熠熠生辉的南国明珠”。这对于县一级文艺团体来说,是难得的殊荣。
    陈家信说,自己伴随粤剧《珠还合浦》走过了60年的粤剧表演生涯,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
    正是在这种情怀的驱动下,陈家信在《影剧艺术》期刊上发表了粤剧小品《猪八戒探亲》、《龙王服法》。古稀之年的陈家信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六场粤剧《珍珠扇》的创作。
    《珍珠扇》是以明代廉州知府徐柏的清廉勤政事迹为题材而创作的。
    徐柏是明嘉靖年间廉州知府,以清正廉明俭朴著称于世。在赴任廉州知府时,“一肩一仆而来”,被广泛传诵。在创作粤剧《珍珠扇》时,为了集中提炼徐柏“一肩一仆而来,一肩一仆而去”的清廉勤政风范,陈家信先后六易其稿。
来源:北海晚报

无所事事 发表于 2015-12-18 09:37:57

那年的情书 发表于 2015-12-18 10:16:14

老一辈的人走一个少一个了,希望能流传下去。

合浦008 发表于 2015-12-18 11:10:19

合浦都无有 珍珠了

5620008 发表于 2015-12-18 11:49:18

《珠还合浦》,应该改为《珠还北海》了。

田中牛 发表于 2015-12-18 11:58:06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5-12-18 14:22:29

各个时期的《珠还合浦》中珍珠公主造型剧照_

darkwing 发表于 2015-12-20 13:17:40

然而如今大合浦在职的极少有如家信团长此类的人~
唉......

君之谦 发表于 2015-12-20 13:38:50

粤剧名伶!

上新桥住 发表于 2015-12-20 13:41:4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历经几十年,前后十次修改,最终成就粤剧经典—— 粤剧老倌说《珠还合浦》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