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观客家围屋赏广文第古迹,曲樟是个好地方...
曾无数听闻的曲樟客家陈氏围屋,虽先前很多次来到过曲樟,但一直未有机会停留和分出时间游历观赏,甚为遗憾,不过踌躇许久后终于成行。合浦的名胜古迹实在太多,秦汉至明清各有分布,但唯独一处具有客家代表性风格兼文化传承的大型建筑,且保存还算完好的,曲樟客家陈氏围屋应该是代表了。据相关考究,陈氏土围屋始建于公元1883年,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土围屋老房子的木窗均是名贵酸枝木,素木本色,没有过多花俏的装饰,飞檐翘角,也没有精致的雕刻。处处透着清淡平实,虽经百年洗涤,任古色古香。围墙,高7.1米,厚达0.86米。是用石灰、黄泥、河沙、食用红糖(2:2:1:0.17)夯打,可见当时工程量之浩大,工艺之复杂严谨,四周不开设窗户,只有密麻星点的枪炮眼口,枪炮眼布局十分科学合理。城垣的四大转角处及城门上面都设有碉楼,碉楼高出土围屋一层,堡体落地,内墙半腰设有骑马道,将整座城墙四角炮楼及门楼紧密的相连起来。门是整个土围屋的安危所在,设有板门、便门、栅栏门等三道五层式的连环防卫门。 这次参观很彻底,围屋格局分布,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虽然现在围楼里仍然住着人家,围墙保存出现少许裂痕,但仍然主体完整,高大的围墙冷峻而雄伟,可以清晰看到纹路和墙上密布的防御射击孔,看起来雄风依旧,晚清时期建筑古韵味道四溢,让人对历史充满向往。
形似碉楼的建筑,方正挺直,是整个围屋的最高部分,除了有射击孔和瞭望口外还有采光窗。
阁楼内部走廊,墙壁为土夯混建,柱体都采用了方砖,保存相当完好,整个格局有着浓浓的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中间过道堂屋式设计,拱门部分方砖砌筑,可通往二楼楼梯方向,但过道屋顶可能年久失修,木头已开始腐朽,并出现了顶部瓦片坍塌,有点摇摇欲坠。
从二楼供站立防御的小道可以直接俯瞰整个围屋内部,四面都被高大的围墙围住,里面建筑布局呈半正方建筑,大门正对主屋,相互遥望。
二楼围墙上的防御射击孔,初步量了一下,整个围屋的外部围墙厚度约达80多公分厚,且坚固程度让人钦佩。
从二楼顶部看,一些屋子的瓦片已经老旧,有些已经破碎掉落,不过外部的主体依然很完整,而且看起来还相当坚固。
二楼的防御外墙可能鲜少有来人,所以已经杂草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