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合浦汉墓群封土堆的“原存”与“现存” 作者:耄耋愚人 现说的“合浦汉墓群”,原称为“合浦古墓葬群”,是由汉晋南朝几个朝代长达800多年的先民遗留下来的大型墓群。墓葬群里到底有多少座至今还能见到的墓葬封土堆呢?众说纷纭,但都是说个大约概数,唯有前些时候,《北海旅游》第272期(见《北海日报》2018年11月13日)说“合浦汉墓群……现存封土堆1056个”如此确切到个位的数据,这看似真实可靠,令人相信,但却恰恰相反,欠实。因为:第一,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人去实地一座座墓堆数过,那么何以得来这个零头数“6”呢?第二,现在经已挖掉几百座有封土堆的古墓了,还说“现存封土堆1056个”与实存大大不符,差距太大了。就笔者所知,说说合浦汉墓群里原存和现存汉墓封土堆的情况: 合浦博物馆为了摸清这个墓群里墓葬情况,1982年下半年,笔者与另一个同事奉命带领民工对古墓群进行逐座钻探、立标的普查工作,经九、十两个月,把合浦城郊(不包括划给北海管辖的地方)的坡坡岭岭上及大部分厂场、学校、单位内的可见封土堆立上了“古墓**号”水泥牌标志,把事先备制的1000块墓标志立完了,但还差三间炮竹厂的古墓未普查立标,后来补做了200块标志牌,估计余下三间炮竹厂内古墓最多是几十座,于是,其中100块标上号码由“1001”至“1100”号,另100块只标“古墓”二字,不标号码,备原立下的标牌被人毁掉而补上的,后因一人去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学习班学习了,加上炮竹厂怕引起事故,对我们的做法也有意见,此项工作只好暂停,以后再也没有补上,后做那200块标志牌原封不动躺在博物馆长眠了。所以,1982年古墓普查结果得知有1000座在地面上可见的墓葬,外加3座炮竹厂内不足百座的古墓,约近1100座以内。 如果说合浦古墓群中原有多少座古墓封土堆,就不只这个数,应该包括下面几项:一、1982年普查近1100座;二、1971年—1981年(普查前)经广西区和合浦县两级文物、文化部门开挖的、有案可查的不少于32座;三、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广东省文物管委会派人来试挖了“成10座”(合浦县文化局老局长黄衍清提供);四、黄衍清局长对笔者说,据他所知,合浦古墓最早开挖是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派员来,在三官庙挖了64座,全是砖室墓;五、散落在北海境内的牛尾岭水库尾周围有好几座封土很高。以上五项加起来约1200座左右,这是到合浦解放前一些时候合浦汉墓群里留存下来的墓堆大概数量,即是原有的可见汉墓葬。 那么,至今还有多少汉墓封土堆存在呢?除了1982年普查前挖的已挖了不列入计算,单拿立标后近1100座计算,受到三个方面原因致使其速减,第一、据笔者统计,从1982年至1996年这15年内,经广西区或合浦县文物部门开挖的古墓共有709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散在各处建设点用地上的,挖了481座,其中有131座是有封土堆的,占其1/3左右;一是1987.03.—1988.05.,南北二级公路文昌塔路段共挖掉228座(由广西文物队蓝日勇向笔者提供),其中有多少座有封土堆,他无法提供。那么,参照前一批占1/3计算,也有80座左右有封土的。这样,1982年—1996年共挖掉210座左右有封土堆的古墓,占立标后总数的1/5.第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城区域扩大,大修道路,大造楼房,需大量泥土,众多私人拖拉机疯狂地日夜盗挖古墓封土堆取土出卖,我们守得白日守不得夜晚,多座墓堆被夷为平地;另一方面,单位用泥承包给私人开取土场,往往野蛮取土不肯花钱挖墓,留下一座座孤立墓堆在土塘里被风吹日晒,一场大雨就被淋倒化为一堆泥土,被盗土挖毁、土场摧毁的古墓有近百座,其中也算1/3有封土堆的,也有几十座。第三,1997年以后至今的20年中,县城开发势头更猛,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古墓葬区一片片土地被开发,一批批古墓被发掘清理,过去在县城郊外坡岭上到处可见的墓堆遍地的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估量1997年以来的后20年挖的古墓不会少于前15年的。如此细算起来,至今合浦汉墓群里现存封土堆约有500多,不足600座,所以说“合浦汉墓群……现存封土堆1056个”太离谱了,倒不如说“原存封土堆1050个”还比较切合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