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冬至——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广西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还重要的地位,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冬至大过年”之说。在广西,冬至是较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汉族尤重视此节,壮、瑶、侗等少数民族也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每到冬至,各家各户就要做汤圆、包肉粽,而在外的亲人也赶着回来过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冬至冬至,冬天的来临,一年的辛苦劳作好像画上一个句号;农作物丰收,临近除夕外地的牵挂回家团聚;欢聚一堂分享这一年,怀揣期待迎接新的一年。
“至”取极致之意,冬藏之气至此而极。而冬至这一天开始进入数九天,意味着天气越发寒冷。冬至习俗各地大不同,不过典型的传统食物确实类似的,无论南北方冬至这一天都是值得喜迎的节日。冬至节气来临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广西冬至习俗:在广西冬至团聚、祭祖的习俗与春节略同,此俗在广西各族中普遍流行。客家人有“冬节晤返冇祖宗”的说法,意为冬至日凡因事外出者要返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和祭拜祖先,否则便被视为对祖宗不敬不孝。 武宣、南宁:已嫁妇女于冬至白天可到娘家“吃冬”,但须于天黑前赶回夫家;如不能赶回夫家者,则要到外族人家留宿过夜。 钟山、阳朔、大新、三江等:冬至日有集体祭拜宗祠、社公、土地公的风俗,杀猪宰羊,大办酒席,祭拜仪式十分隆重。 桂林等地:乡村民众于冬至节间建醮酬神,称“太平醮”,以村为单位,延僧道,设神醮,吹铜笛,打冬鼓,放铁炮,戴面具跳神,意在酬谢神灵降福,天下太平安泰。明、清以前,民间普遍流行冬至拜老敬老的习俗,幼辈要向父母、老人、师长拜节并向他们献鞋袜等礼物。 桂平:瑶族中至今仍存此俗。桂平瑶族以冬至为“敬老节”,女儿、媳妇此日要送新衣、新帽、新鞋给家中老人,以示孝敬。
广西冬至都吃些啥呢:
一般外地打工的人,和生意人最讲究做冬至节,回老家团圆拜神祭祖,劏鸡劏鸭。在廉州街一般吃汤圆饺子长面,每到冬至来临,菜市场的饺子摊都排长队。煮饺子汤圆,团团圆圆讨个好兆头;也会在家里拜拜神或者在前庭放生头拜拜土地。在合浦东面例如公馆、白沙、山口、十字、闸口等乡镇最为明显; 以“三生”作为主菜(鸡鸭猪)去祠堂拜祭,一年丰收之至欢聚一堂吃大家饭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的手作小吃。
【糍粑、田艾籺、糯米饭】
【腊肉】冬至腌制腊味食品是广西各族普通存在的习俗,冬至前后才有北风和干风天,可以着手准备过年食物。腊物必须在短短的一个月完成,家家户户忙碌购买猪肉做腊肉,还有的做腊鸡、腊鸭、腊鱼、腊猪头、腊肠、腊血肠等。桂北地区有“冬至腊肉不用盐”的说法;贵港等地有冬至酿酒的习俗,名为“冬酒”,作日后待客和春节酒席之用。
【落水包】
是博白必备的特色小吃。每年冬至一到,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落水包吃着过节。外面天寒地冻,家里煮着热腾腾的落水包,一家人围着暖炉吃喝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豆腐酿、南瓜饭】
玉林、梧州等地汉族习惯吃豆腐酿,德保等地壮族吃南瓜饭,也是有开天辟地之始的寓意。 【鱼生】在宾阳、龙州、那坡、扶绥等地的壮、汉族,鱼生是冬至的大菜。民间有“冬至鱼生,夏至狗肉”的俗谚,认为冬至外阴冷而内阳热,宜吃凉性鱼生润肠;夏至表阳燥热而内阴寒,宜吃温性狗肉暖胃。
冬至将至,大家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来迎接节日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广西九月九和冬至这俩个节好像特别热闹,但是在合浦说廉州话的俩个节日很平常,没提起都没人记起 未来的TA 发表于 2019-12-18 13:17
在广西九月九和冬至这俩个节好像特别热闹,但是在合浦说廉州话的俩个节日很平常,没提起都没人记起
现在天天都是节日只要有钱天天都能大鱼大肉还什么节不节的。就像中秋吃月饼现在随时都可以做着吃。 龍壹V 发表于 2019-12-18 13:46
现在天天都是节日只要有钱天天都能大鱼大肉还什么节不节的。就像中秋吃月饼现在随时都可以做着吃。
也不是这么说,这种节日主要还是代表团聚 冬至我妈会包菜心籺 节日都是吃吃吃
落水包好像大汤圆 看饿了 好多美食都没吃过呢 南瓜饭看起来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