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连载】外婆讲故事——廉州老街阜民南阜民北(图)
刚从外地回来,在跟外婆聊天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合浦老街的故事,还没来得及查阅历史书籍,光是听外婆说的就意犹未尽...从民国时期起,老街就很繁荣了。外婆说在印象里,她还很小的时候阜民南阜民北是一条集市街。当时整个廉州街都是统一建筑,以门口电线杆为标准,家家户户一概两层楼高。现在看还有很多街道也保持了原本的建筑高度,除了阜民南北还有中山路也非常明显。
因为划分出来阜民南阜民北两条街在城楼外的关系,城外城属于三不管地带,更为昌盛繁华。当时的住户居民都是采取自营自业的商业模式,在门前庭贩卖物品或者在自家开店,布匹菜蔬、菜籽育苗、古玩、烟馆、妓院...琳琅满目,相当于是一条商业街了。物品以批发的形式运营;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比普通圩市更兴盛。
当时的外婆家是一家客栈,租给远方的游客、商贩;也就是给从附近乡镇上来寻圩、赶集进货的生意人提供落脚居住的地方。
当时的房屋都是以火砖木的材料,屋子划为上下两层,房顶以三角的形状,用瓦片铺满。二楼都是梁条和木板搭起来的;用布或者板隔开,作为房间出租给别人。以楼梯为准,分为前楼后楼;前楼对着街道,后楼则是面向西门江。一楼的构造除了门前庭还有后院,也是用木板搭隔开;在靠江的一面,楼上放柴火还有隔开茅厕,地下层则用来储水养些家禽啥的,因为靠近江边,储水导流很关键。
当时的商贩都是从乡镇骑单车上来,三两为伴,日出而至到达时已黄昏,只能找地方落脚第二日再赶集进货匆匆回家。回去时也只能用单车载,或者放在单车上步行推回去,来回一趟也是筋疲力倦了。
当时的老街人稠物穰,除了贩卖物品,烟馆也是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老街,有几家提供水烟草烟的会所;看以前的历史图片,四五人一起躺着倚着在竹铺抽食大麻鸦片的场景,听着故事更为鲜明。阜民南阜民北除了居民自营还有许多管辖的机构也在这条街上,银行、金铺、报社、粮食局等。
说到老街不得不说贯通整个街道的西门江,而还珠桥也是历史悠久了。当时还珠桥的街道唯一的一条石桥,最早的还珠桥是居户们凿门前庭的青砖合集修建的,就算很多个十年过去了还是坚固万分,跨过江水到城楼内。从前很多拉车的载客的都会在桥边桥下等待生意,用黄包车拉商客进集市感受灯火阑珊。
到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府的统一治理下老街慢慢步入衰落...
很好!照片也好看!
图文不错,了解了很多老街信息 很好 感谢楼主分享,受益良多。
不错不错 老街修整一下还是挺漂亮 的 就是进度太慢了 挺好的 其实我觉得北海老街也不怎么样 都是外地人去玩 好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