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又设一条新的菜街,规范的同时不失风土人情,这真是太好了!
现广西疫情趋势已经明显得到控制,许多店铺商家已经陆续开始营业,除在合浦街上看到民众都戴口罩出行之外,生活已经慢慢恢复常态了。市场这种容易人口聚集的地方也都逐渐开放,会在门口设置测体温的工作区,在市场里也有横幅和广播宣传“勤洗手、戴口罩”等...为民众便利的同时也不放松防控,真正做到为民众着想,积极响应号召。今天小编在去市场溜达的时候,发现在阜民南,也就是靠近三鸟市场那一段,开设了一个“农产品自产自销点”。从中心市场桥一直到还珠桥,一排自产自销的农户整齐有序,各色各类的农产品应有尽有,客流量也不比市场的小。这不仅解决了从以前就在中心市场桥上胡七乱八的小贩摊点,也把这些农户商家真正的规范起来了。此举措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大大认可。
一眼看过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瓜菜果蔬、粗粮鸡蛋、菜籽面粉...这样的规范化农产品,与市场不同又临近西门江边的摊点,一方面给了这些小本小利的农户一个零售点,另一方面隔开生鲜肉类也控制了污染更卫生。
众所周知中心市场是廉州街较早也最为繁荣的区域,背临西门江一带更是以老街为名。而从之前就流传下来的自产自营模式更是为这边的居民带来便利,老合浦人都亲切的称这为“菜市街”。
在采访了一些经常来买菜的民众时,他们说:
“买菜还是经常来这边,因为这里摆摊的都是做了很多年的,好多二三十年的,就感觉有保障。”
“除了有一些摊在街边的之外,大多都是在自家门口做生意的,不会黑心买卖吧...就算是在街边那些年纪大点的,卖点蔬菜什么的也不会坑钱,就很实惠。”
“就是以前赶集巡圩一样啊,以前这边也是很多摊点,一大早热热闹闹的,一做就几十年。”
老合浦老廉州人都知道阜民南阜民北,还有中山路这一段从改革开放之前就一直保持着自营的模式,除农业外还有商家商贩的一些买卖,也有很多纯手工纯工艺代代相传。在以前到现在这都是作为廉州最有代表性的买卖集市,而它的商品涉及越发广泛也在民众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几年有模有样的规范起来了,因为老住户都是上了年纪的比较多,虽然发展速度缓慢但现在已经完善的很好了。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地方特色,不用大动干戈的改变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又能笼统管理起来,便民便利也提高了民众素质,近几年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现开设了这个“农产品自产自销点”给很多没有摊点的人一个做生意的地方,也解决了往日里在道路上买卖叫嚣的现象。不仅道路疏通了许多,环境也慢慢变好了。毕竟农产品不同于生鲜,只要不像之前在街边摆摊那样随意乱丢菜叶皮屑,街道也就干净明朗了。
今天去看到很多人在买菜,蔬菜新鲜水灵灵的。中心市场菜市街在这么多市场里拔得头筹,多年得到民众认可也不是无道理啊。好多都是自家种植养殖的蔬菜瓜果,以零售的方式定时定量的买卖,卖完就回家。好多农户说,一大早起来摘菜就背到市场卖,为了保证新鲜,也是因为零售的关系,估摸着能卖出多少,心里有数,起早一点也没事,到大家回去做午饭就差不多散圩了。
此时又深深的感受到小镇的情怀,有些习惯和状态可能没法改变,会导致跟不上发展,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从离开合浦出去念书到回来工作,这几年来合浦变了,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大家的团结从自身做起为建设更好的合浦献出微薄之力;这几年来合浦没变,还是那么有人情味,亲切又熟悉,人们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环境要求的同时,温情一直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买菜而已,可不是像超市打包好贴了价格码就拿去柜台付钱,是会停下聊聊天,是都已经熟悉到你不用出声我就知道该称多少菜给你,是十几二十年的习惯,是合浦独有的情怀。果然最具人情味的地方莫过于常态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地方。
充满着生活气息 最喜欢这种集市,很新鲜又有生活气息,还便宜 这里买菜一定很便宜 应该很多都是自己种的吧 哇,这个可以有。 要收摊租的吗,让家里的菜农也去那里摆卖 合浦的常态,这么多年了,改不掉就变成特色吧,菜蔬街就是这样的才有人情风味 规划起来环境就变好了,要不然每次去都堵车啊然后脏乱差 转基因爱情 发表于 2020-3-13 16:57
规划起来环境就变好了,要不然每次去都堵车啊然后脏乱差
说到堵车脏乱差不禁想起廉东市场的果市,那是真的进去一次怕一次,又臭又堵 赞!今晚路过去那边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