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蒙的痒,是味觉的第六感
芋蒙,从小吃到大,对它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小时候,不爱吃芋蒙。因为它“痒口”。说到痒口,芋蒙还不算极致,要从野芋头的痒说起。(无回家野芋头) 可能小时候的味觉比现在要敏感,那时候经常吃到野芋头,口感齐痒无比。野芋头可能是那时在乡下自种自产的,也有的是亲戚从乡下挖了送来家里的,也有的是在市面上跟个人农户买的,因为芋头种类的原因,芋头的口感不是现在那种荔浦芋头的口感,野芋头通常个头较小,很多芋头仔,粘液很多,清洗的时候,如果不戴手套,连手也会痒。凭良心说,野芋头也是有芋头的香味的,质地有的也很粉糯,有的则是脆脆的口感,有点像苹果的秦冠(粉)和红富士(脆)。很显然,粉的芋头会更受偏爱,这种芋头淀粉含量高,质量要更好。不过野芋头的共同之处就是,很痒。
初入口的时候,芋头是温和的,淡淡的芋头香味,这就是为什么芋头可以做奶茶,面包,因为芋头的香味真的很独特。吃着吃着,野芋头的劲开始出来了,喉咙开始慢慢发紧。待吃完的时候,野芋头的威力才完全发挥出来,那种挠而不得,欲罢还休的感觉,没有什么是相似的。
(这个芋头…) 扯远了,说完了野芋头的威力,芋蒙完全继承了野芋头的特质,吃完了喉咙也是痒的。事实上,没有不痒的芋蒙,吃芋蒙,甚至是在吃它的痒。小时候,不爱吃芋蒙。因为它不是什么高端的蔬菜。家里经常自己制作芋蒙,菜市场卖的芋蒙,也是和着浸泡芋蒙的汁水一起卖的,显得不干净,卖相也不好。况且芋蒙不像小白菜油麦菜那样的绿叶蔬菜,它是植物的杆,芋蒙的杆是很粗的,一根杆有时都能分两三片芋蒙。所以芋蒙作为一种蔬菜,没有精致感。质地也不像一般蔬菜脆嫩,是绵绵软软的口感。
后来,去了外地生活,很多年没吃过芋蒙了。倒是吃过类似的酸豆角,萝卜干一类的腌货,这些东西大都高盐,味道比较冲,虽然是佐餐小菜,样样都是十足的重口味。后来,有一次,在大城市超市里的货架上,偶然发现了芋蒙,是真空包装的,精致的包装袋上写满了对芋蒙作为健康食品的介绍,价格还不便宜,远高于当季的蔬菜,我不禁发出感叹,呵,不知道芋蒙也这样金贵!(包装的芋蒙) 是的,芋蒙在我眼中一直是低端的蔬菜,但凡有别的选择我也不会吃它。皱瘪瘪的,透出一股酸味。倒是旧时谁家开了酒席,第二天有很多剩下的丰盛的菜肴,就拿来和芋蒙根炖了(芋蒙根是芋蒙植物的根部晒干),因为酒席菜油水多,味道丰富,芋蒙根吸油,有韧劲,跟剩肉顿过的芋蒙根非常好吃。
在外地生活了好几年,超市里面货架上的蔬菜就那几样选择:包菜,上海青,胡萝卜,洋葱,西红柿、西芹…都是一些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很久的蔬菜。冬天菜荒的时候,甚至买速冻的青红豆,罐装的笋片,小玉米。这些青菜都是没什么味道的,吃久了觉得很乏味。偶尔喜欢吃一些味道重的蔬菜,比如韭菜,细芹菜,香菜等。这时候想起了芋蒙,芋蒙本身没什么味道,可它却像一块海绵一样,给了汤汁很多附着的空间,是植物版的“油豆腐”,一口下去挤出不少的汤汁,所以味道很足。加上它本身那恰到好处的“痒”,味觉上的体验,从来不会是单调。芋蒙的痒和辣椒的辣是完美搭配的,这么说吧,辣椒的辣,是在帮喉咙抓痒。不放辣椒,是忍着痒不去抓。辣椒放多了,是抓痒过度,皮都给抓肿了的感觉。
再后来,90后也开始养生了。会关注食材的卡路里和营养成分。这才更懂得了芋蒙的好。芋蒙含多种维生素,特别富含人类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被誉为食物中的“肠道清道夫”。芋蒙,在处理的时候就发现了茎里面有很多细细的纤维,像地瓜叶的茎秆,这种蔬菜,俗话说的,刮肠子,是最去油解腻的,越吃越苗条。
(芋蒙焖鱼)
(芋蒙焖螺)
现在生活在合浦,深知芋蒙的好。知道如果在外地,想吃上这一口痒,是不容易的。就像四川人的麻,重庆人的辣,
广东人的鲜,上海人的甜,可能合浦人比较标志的味道,就是芋蒙的痒。
但是它好吃啊,虽然有不足之处 好多人都不懂吃,要煮熟一些,不然喉咙痒 666金大脸 发表于 2020-5-29 10:20
好多人都不懂吃,要煮熟一些,不然喉咙痒
是的 我觉得干干的炒辣椒最好吃 煲猪肉最好 今天中午想吃瓜皮蒸肉了 五行缺爱 发表于 2020-5-29 11:10
今天中午想吃瓜皮蒸肉了
饿了,这个我也爱 好吃的东西也要懂得怎么吃啊 ,而不是乱来的, 要知道怎么吃就不会了啊,还是技术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