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消磨着合浦70后的青春,也充满着80、90后的回忆,如今都被时间冲洗了
近日地摊热潮许多网友在网上表示赞同的态度,还有各种段子,脑洞大开。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停工停产了很久,很多企业工厂倒闭生意特别难做,因为年前的影响;但民众们又士气大涨,因为许多小资经济突飞猛进,给人一种商机就在身边,慧眼识取就能一举夺下的感觉。这不禁让我想到合浦,如果,只是如果,合浦回到地摊经营的时候,是经济倒退还是迎着趋势更上一个台阶。
十几年前的廉州,地摊普及性非常高,白天小农自产自销,晚上批发零售,大家就是这样来购置生活必需品和日常食品的。现在还能看到大范围摆摊的就是解放路段了。
解放路也就是青云路尾百货大楼去阜民南北街道的那一段,是廉州出了名的夜市街,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小商贩就推着小摊车陆陆续续就出门开始摆摊售卖了。现在都多以吃喝为主了,变成一条夜市美食街。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夜市,主要以卖即食小吃为主,快速出餐现做现卖,流动摊铺,位置不定,摆个小板凳就可以营业了。
现在都是三轮车,电三轮出摊,以前可不是这样。00年初时期,划定地摊区域,从老电影院、还珠广场路段,延续到还珠大戏院,后一直到中心市场、中山路,晚上可热闹了。多是年轻一辈,因为当时下岗工人多,本地企业少,机关单位门坎又高,许多小年轻没有工作为了生活都不得已选择地摊来进行自营自销混口饭吃。
那时的夜市围绕着整个还珠广场,老电影院门口多是搭棚的摊点,用尼龙编织的卷布隔开一个个位置,竹竿撑起一个区域,铁管搭的架子,挂着衣服,一套一套。或者是塑料垫着地面,再铺上薄布,鞋盒上展示鞋子,一双一双。圆圆的老式钨丝灯泡发着昏黄的光,照亮了一条琳琅的街道,也温暖着当时靠着地摊经营糊口的当代人的心。
那时候还没有美人鱼广场,也没有大超市大商场,可能是受现以称“合浦老街”的阜民南北街道的历史影响,作为前期群众赶集寻圩的地点,左附中山路老骑楼,右临西门江,又靠近第一家商场——百货大楼,解放路段的地摊崛起到现在的夜市繁荣,在民众心里也潜移默化了。
而后地摊经营愈发强势,不得不提的还有廉州广场,当然是大飞机还在的时候。有还珠广场繁荣的地摊趋势,廉州广场重建后也设置了夜市地点。一排的炒冰摊和烧烤小吃,板凳变成了塑料沙滩椅。合浦人的夜晚就是这样悠然惬意,逛逛广场喝喝冰聊聊天...
到了05年的时候开始全部都整治了,宣传“还民众一个广场”,一下子全部摊点消失,广场开始慢慢多阿姨跳舞、阿叔散步。但始终不变的解放路还是以夜市的姿态呈现,作为廉州第一条以夜晚摆摊的自营自销路段,从还珠广场尾部延续到中山路的端口。街头是卖穿的用的,衣服、鞋子、包包、配饰、皮带...中间是娱乐玩耍的,陶瓷玩具的丢圈、充气水池的钓鱼、BB弹枪打气球赢娃娃..路尾是吃的喝的,烧烤、大排档、油炸小吃、糖水炒冰...光是描述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了吧,如果你也对解放路有着美好的回忆肯定也能和我感同身受...
昨晚还去解放路吃了个炒粉,突然感触颇多,读书时总是觉得合浦好慢好慢,后面一年两年回来一次,合浦好像还是老样子,可是很多儿时的回忆都没有了,以前吃的店找不到了,去玩的地方也建成了新的样子。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小汽车,骑自行车上学一点也不堵;那时候很多道路还没有灯,就算踏着晚霞回家也要匆忙些;那时候逛小永好和新华书店是最幸福的事情;那时候小巷家户门口总有老头抽着水烟筒咕噜咕噜,老太婆摇着蒲扇乐呵乐呵...
(图源水印 侵权必究) 我想了解一下摆地摊会不会被抓 不说了,我今晚要去占地方摆摊了,就怕今晚天气不好 以前都是去广场饮冰 果然国家也受到影响,经济后退二十年? 没有美人鱼之前就是还珠广场那一段最热闹 是哦,之前解放路还有丢圈的 2020一切皆有可能!加油!
不说了,今晚去吃个炒饭先 谁还记得曾经廉东大道的下岗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