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 发表于 2020-6-7 00:11:45

“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海城,福成这几个村镇的华丽转身

本帖最后由 鹤鸣 于 2020-6-8 10:42 编辑

    本周,在参与“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活动中,小分队走访了海城区和合浦交界的赤西村,福成镇的大水江村和山梓村。这次走访的三个村镇,都有各自亮眼的创新扶贫项目,刷新了小编对乡村的固有印象,树立了新农村新风貌,快来跟着镜头看看这几个村镇有何特色。

第一站来到了颜值、经济、文化都在线的网红赤西村。几年前这里还曾是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不仅实现了全面脱贫,还建造了农业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和康养中心,农家乐项目正在建设和完善当中。刚到赤西村,小伙伴眼睛,手机,镜头都用不完,抢眼的景色太多了。

(赤西村交通便利,毗邻合浦大道,村里拓宽并硬化村中道路20公里)
(农业公园,纵览田园风光)

(赤西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休闲设施)
(娇艳的百日菊)

(赤西花海)
(农事旧物展览,有文化沉淀的赤西村)
(扫码可用的充电宝,为游客想的很周到)
(陈书记给媒体介绍赤西村正在发展的多项产业)
    近年来,赤西村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赤西村作为北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设计了游客服务中心,完成400亩田园风光,50亩农耕体验园和12亩赤西乡村旅游研学配套项目的土地流转工作。已建成停车场、标志系统等相关旅游设施,并开展了相关规划编制,旅游营销策划。村民通过扶贫集市销售农副产品,收取停车费等方式,直接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该村还引进了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扶贫项目,一期投入260万元新建食用菌种植基地约12亩,预计年产量60万个菌包,仅种植项目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通过用工及“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目前,贫困户基地员工率超60%。贫困户每年稳定分红4万多元,集体收入年平均增加6.5万元以上。
(食用菌基地门口)
(工人在包装茶树菇成品,这间厂房以后会改造成菌菇体验学习室,供游客学习了解菌菇的有关知识)
(生长中的茶树菇)
(生长中的平菇)
(生长中的灵芝)
(致富带头人范老板给大家介绍养菇的知识)
    随后,小分队走访了脱贫的村民赵女士家中。赵女士刚刚忙完自己的农活回来,连水都没空喝一口,就开始招待大家。陈书记介绍到,赵女士一个女人撑起了一个家,她家男主人身患疾病,她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拖起了整个家庭。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赵女士申请了扶贫公益性岗位,做起了村中保洁员。去年开始,又在食用菌示范基地上班,打工之余她也不闲着,在自家承包地种植豆角、水稻、花生,仅花生就种了两亩多。精准扶贫政策为赵丽萍一家解决了医疗保险和教育保障问题,住院的报销金额能达到花费的90%。村政府前两年也出资盖了一个新的小平房在赵女士家的前院。她的两个孩子在学校读书也有助学金,孩子们学习奋发向上,一个马上大学毕业一个升大学。谈及未来,赵女士很乐观地道:“一定会更好”。
(赵女士家中)
(赤西村公共服务中心的篮球场,村民们在打篮球)
    告别了赤西村,小分队来到福成镇的大水江村,这里新建了一个花艺加工扶贫车间。用于建造车间的总成本30.5万元来自市本级补助下级财政专项扶贫金。现由致富带头人负责招工生产和经营。已到了中午饭点的时候,工人还在不停的忙活。据致富带头人介绍,他原来的广东开这样的工厂,工人难请,经常导致用工荒,对产量和质量没有很好的保障,加上几个月疫情的打击,现在回来家乡村里办厂。在制作间上班,熟练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4000-5000元,工人大部分是来自本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本来大家远奔广东打工去拿这一份薪水,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还很不错,在家附近就业还能照顾家人,教导子女,赡养老人,能过上比较完整的生活。而以前严重劳动力输出的时候,会带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社会问题,对村里的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利。新的工厂搬回来了,经济活动搬回来了,人气越来越旺,发展越来越好。据老板称,工厂还有很多订单在筹备阶段,还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
(扶贫车间)
(大水江村于书记给媒体介绍扶贫车间给村里经济注入的活力)
    接着,于书记和工作队员带领小分队来到了大水江村另一处扶贫项目——瓜棚。据悉,瓜棚的负责人谢先生前几年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转而成为了致富带头人,脱了贫的他并不满足于种植甘蔗、花生等传统种植业,勇于尝试发展新产业,种植有大棚苦瓜、香蕉等产业,今年更是大胆引进了新品香芋南瓜的种植,目前种有香瓜5.8亩,南瓜3亩,大棚苦瓜1.9亩,香蕉6亩,甘蔗12亩。据谢先生介绍,他的瓜棚一年收获两季,一季预计收入7000多元。如套种两种不同的农作物收入还会更多。瓜棚有时需要请人帮忙,用的劳动力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他遇到两次农产品的滞销,请求工作队的帮忙,工作队队员调动多方资源,努力给农户寻找客户寻找销路,几天之内就把农产品送到了每位客户手中,负责人谢先生对工作队员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激。
(瓜棚负责人谢先生)

    最后,小分队来到了福成镇山梓村,这里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现代果蔬扶贫产业园。总投资约4000万元,项目每年可安排贫困户及当地群众就业220人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以上。目前园区38个高端大棚中,有14个棚种植彩椒、11个棚种植尖椒、6个棚种植泡椒,5个棚种植番茄、1个棚种植茄子、1个棚种植哈密瓜。中端大棚已全部种上番茄,目前作物长势良好,一片生机勃勃。
(38组高端大棚,所谓高端就是体积大,气候全方位全自动调控)

(哈密瓜大棚)

(彩椒大棚里成熟的彩椒)

(挂果的大棚哈密瓜)

(智能监测设备,可以检测到棚内的土壤质量、气温、空气湿度等指标并进行调节)

(一串串的尖椒挂满枝头)

(彩椒用于供应全国各大超市的订单)

(陈书记给媒体介绍现代农业扶贫果蔬园的各项情况)

    陈书记介绍到,扶贫果蔬园有效帮助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增收,目前在农业生产园从事果蔬种植生产、管理员和销售岗位工作的脱贫户,按照劳动量每天的收入达到130-180元。该园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扶贫”作用,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带贫,福成现代果蔬扶贫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量化入股给镇辖3个贫困村和附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按量化股份进行差异化分红,山梓村每年增收36万元,大坎村和大水江村5.4万元,其他非贫困村每村1.8万元。
    平时在超市看到包装精致的彩椒,反季节的哈密瓜,却不知附近就有这种高端的气候控制的专业农业生产园。专业的大棚因为严格地管控了棚内的空气水分等气候因素,病虫害几乎没有,蔬菜瓜果成长非常健康。因此,施用农药也是极为罕见的情况。这里生产的甜椒,是可以生吃的沙拉甜椒,色彩鲜艳,质地脆嫩,味道甜中有一点点的辣。有同行的小伙伴试吃了表示跟吃水果一样的。大家只恨哈密瓜还未成熟。
    这次行程走访赤西村的花海,大水江村的花艺制衣厂,山梓村的专业果蔬园,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项目的建设需要极大的投入,所幸他们都有上级的资金支持。但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会给当地的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带来长期的好处。有的人因为这些项目的建成,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享受全家团聚的好日子。有人因为这些项目,成功脱贫,还在酝酿下一步致富的生产项目。有人因为这些项目找到了全职稳定的工作。有人因为这些项目,才享受到了优质的商品。因此,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对所有人都意义非凡。在此,对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委干部、致富带头人致予崇高的敬意。


幼稚不见了 发表于 2020-6-7 18:49:15

赤西村真的好漂亮噢,而且看了才知道是免费的。等农家乐开了再去吃大餐,周末去看花。

可喜可乐 发表于 2020-6-7 18:50:24

福成的山梓村实骨,现代农业大棚园子很大,种的蔬菜水果都是销往高端市场的

国民萌叔 发表于 2020-6-7 18:51:05

赤西村建设的真不错,还有篮球场,户外秋千,比合浦的小区都要安逸哦

好好爱自己 发表于 2020-6-7 18:51:56

赤西村好位置啊,离合浦北海两个工业园都很近,就业又方便。住在那里环境又好,简直羡慕

退却了浮华 发表于 2020-6-7 18:52:26

全是花,他们的百香果还没长大。要种多点能吃的才是

合浦008 发表于 2020-6-7 21:24:42

很好

失足少年 发表于 2020-6-8 10:30:05

带你致富不是梦

一笑奈何 发表于 2020-6-8 10:30:44

脱贫,我们是认真的啊

芦苇微微 发表于 2020-6-8 10:31:02

优秀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海城,福成这几个村镇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