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脱贫攻坚一线,看看合浦西场的创新扶贫产业
近年来,国家强调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工作在力度、广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为了了解和展示合浦农村的新面貌,媒体小分队来到合浦西场镇的滘(jiào)头村、亚乪(乪náng 方言,对弯曲的河流之称。)村、卸江村。没去不知道,西场镇竟有这些新型的农业产业,势头壮大,很大程度地补充了传统农村种养产业。这些新型产业,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充实了农民朋友的口袋。西场这几个村镇,基本上都实现了全面脱贫,老百姓的生活:都挺好!第一站来到了西场镇的滘头村。一下车就是广袤的金滩,金灿灿的沙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天天气还好,蓝天衬着白云,铺满在金色沙滩上,小编一秒开启了度假模式,优哉游哉在沙滩上踱步,幻想一场浪漫的偶遇,一次不经意的邂逅,一段留在海滩上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此刻……
(阳光金滩。一秒开启度假模式)
(偶遇“二师兄”???)
正在此时,画风突然变辣,沙滩那边一只壮实的“二师兄”不紧不慢地走过来,跟随它的足迹,竟在海边发现了一个养猪场,里面密密麻麻的聚集着无数的“二师兄”。原来,这里就是滘头村的创新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海创生态海猪养殖基地。滘头村的许支书和苏书记接待了小分队。许支书向大家介绍到,为确保滘头村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在后盾单位市住建局、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合浦县西场镇海创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许支书给媒体介绍海创海猪养殖合作社的概况和收入情况)
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运作,实行“参股合作、贫困户保底分红”的机制,合作社总投资66.8万元,占地2亩,基地建设有标准化养殖栏舍45间共560平方米。合作社覆盖全村64户贫困户280人,退出户27户134人,并引导两委干部和非贫困户积极参股合作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每年按投入股金分红8%,合作社社员每员可实现年增长收入500元,带动贫困户增收。许支书回忆到,海创养殖基地在2019年年初的非洲**中受到挫折,猪肉市场价跌到历史低点,合作社稳扎稳打,不气馁不放弃,坚实地做好自己的扶贫生产工作。过了几个月,因为市场供给少,猪肉价格翻了几倍,达到历史最高。同时由于养殖场存栏多头快要下崽的母猪,后来诞生了很多宝贝“二师兄”,那个时候每个小猪苗的市场价格都有近2000元一只,基地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热情的“二师兄”)
(宝贝“二师兄”)
苏书记给大家介绍到,滘头村是一个沿海村庄,在“十三五”时期被评为贫困村,在2017年已经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通过精准识别,全部均已退出贫困户。今年村委干部的工作重点在巩固和加强扶贫成效,防止有返贫的现象出现。同时,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做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打造特色养殖企业,提升村容风貌,把滘头村打造成一个有经济、有特色、有文化的新时代新农村。
(苏书记给媒体介绍村委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接着小分队采访的海猪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余先生。余先生高兴地跟大家分享到,他作为已脱贫的前贫困户被聘用来猪厂工作,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2500元。自己家里还承包有虾塘,同时经营自己的虾塘。每年收入总共近10万元。自己的小孩的在学校读书时,领取了助学金,现在已参加工作。前两年政府扶持,自己也出资盖了两层半的新楼房,生活比以前好过很多。小分队走访了余先生的新楼房,表示好生羡慕,庭前绿树点缀,厅房透亮,面前就是无敌海景。滘头村的生活真不赖!
(脱贫户余先生给媒体透露他的新生活和各项收入的情况)
(余先生的家)
(余先生家的帮扶记录卡,记载了各项扶贫项目带来的成果)
看完了大海沙滩,下面带大家来亚乪村看海鲜。其实到了西场,就像是到了海鲜的天堂,一路上无数的虾塘、螺塘,丰收的时候农民朋友捕捞起活蹦乱跳的虾,放进路旁的冷冻箱等待上市。亚乪村其中一个特色扶贫产业就是对虾养殖。 该产业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发展。2019年村委通过与致富带头人侯荣锋合作开展高位池对虾养殖,探索改良对虾养殖技术,提高贫困群众对虾养殖技术水平,从而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目前,村委同致富带头人共合作开展高位池对虾养殖50亩,组织贫困户开展养殖培训120多人次。虾塘项目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基地+村民”的的模式合作经营,由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销售、致富盈亏,保障村集体经济固定分红收益,带动贫困户就业,提升了整个滘头村养殖散户的养殖技术。黄书记介绍到,眼前这几十亩虾塘,采用扶贫带头人学习的高位池技术,改变了传统土塘养殖,提升虾的品质和养殖效益。目前养殖情况很顺利,预计市场价能达到22元一斤,今年预计给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亚乪村近几年实现了69户,298人脱贫。
(亚乪村合作社50亩虾塘一瞥)
(虾塘)
(亚乪村黄书记和虾塘致富带头人给媒体介绍产业情况)
随后小分队走访了亚乪村的一个自然村刘屋村刘先生家,可巧的是,刘先生家这两年也盖了新的两层半小楼。一询问方得知,刘先生自己在亚乪村也投资承包有虾塘,前几季养殖成功,都赚到了可观的收入,他还投资自己购买了一搜小船在周边赶海,勤劳的工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刘先生说,现在每年收入大概个七八万块都算保守估计。前几年他家孩子年纪小,花销多,家庭经济紧张被列为贫困户。现在小孩按部就班地上了学,在学校也得到一些支持,全家人的生活都非常不错。
(刘屋村刘先生给媒体透露他的生活情况和收入情况)
接着,小分队来到最后一站,西场镇的卸江村。该村2019年光荣脱贫了49户,共212人。目前还有8户共22人未脱贫。刘支书说,对于这8户未脱贫人群,要重点关注他们的低保情况,利用产业带动扶贫,争取今年达到全部脱贫。村委去年底成立了天然园花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试种花木6亩,已有上一批三角梅和草花已经完成销售,现在正在采购下一批生产用的花苗。花木种植合作社有22户贫困户入股,按入股资金分红。下一批购入12000株三角梅苗,现在还在物流运输路上。增大规模之后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工作,巩固脱贫成效。
小分队随后来到卸江村盈收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80亩水产养殖基地。这里以对虾养殖为主,也养有一些罗非鱼。养殖基地有55户贫困户入股,带动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超过25%以上。据了解。去年分红入股的每户达到1680多元,随着养殖经验的丰富和产量增加,未来分红会更多。合作社同样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模式,国家投入资金给贫困户入股,保底固定分红,分红为入股金额的10%,带头人承担经营风险,贫困户收益稳定。工作人员介绍到,国家如果把资金直接拨给贫困户,每户约8000元,这笔钱拿来做投入做生意也较为困难,风险大。拿去消费的话花完了也就没了。扶贫产业聚集贫困户的资源,给大家提供长久的稳定的收益,着实是从根本上惠及民生的好政策。
(卸江村盈收合作社的虾塘和罗非鱼塘)
(随手一抓的大对虾,大概20头一斤,每斤能卖30元的,海鲜就是高大上)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是他带领贫困户,免风险,长收益)
接着小分队走访了脱贫户刘老先生的家。我们到的时候,刘先生在家前庭院吊的网床上悠然午睡,真惬意。见大伙来了,就招呼大家吃黄皮果。黄皮果树上结满了果实,繁密的枝叶提供在树荫下乘凉憩息的机会。刘先生给大家回忆到,以前带头在生产队代领村民们一起干活,吃过很多的苦,这些年看着国家渐渐富强殷实,自己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前几年住的还是老旧的砖瓦网,国家政策扶持,领到了两万多建房补助金,亲人们团结互助,盖起了两层的小楼,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到津贴,医疗上有政府合作的医疗保险,能报销住院费用的绝大部分。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顾虑,静心安享中老年的生活。
(刘老先生给媒体忆苦思甜,越说越激动)
这次来西场,少不了涨了这么多见识,昔日相对贫穷的村镇,如今成了海鲜大镇。看到村委对未来工作的重视,相信扶贫成效一定会继续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希望通过他们用心的工作帮扶,仅剩的极少量贫困户可以尽早摆脱贫困。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可以在脱贫路上,拉一拉乡亲们一把,早日做上致富带头人!
西场太牛叉啦,很多人养虾,养成功了很赚钱的 厉害了,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呗,种田又不赚钱,养海鲜赚钱 养虾要注重技术呢,不可以随随便便。虾要是生病了就麻烦! 有些养虾亏了怎么没说 西场花海呢?三角梅呢? 有空要过去走走,很多年没去了 厉害了,求农家乐,准备过去吃海鲜 这虾很得价的 我们党江也有不少人养虾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