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 乌家、沙岗、西场这些自强的脱贫先锋带头人
本帖最后由 鹤鸣 于 2020-7-29 08:58 编辑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同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李克强总管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党的指引和各村镇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北海的乡村经济有了很大的飞跃,大部分贫困户纷纷光荣脱贫摘帽,过上了新的小康生活。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各村镇力求在今年内基本上消除村民的贫困处境,人人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良好生活。
“网媒看北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历览,荣幸见证了北海各乡村的脱贫成效。本周,媒体小分队来到乌家、沙岗、西场的三个村镇,聚焦在脱贫一线上奋斗的带头人,看他们如何努力带领自家和村民一同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
首先来到乌家镇的西大村,到西大村村委路上经过了一片很大的果园,两边林木笔直高耸,果树粗壮茂密,马路的两边深深的翠绿色,起码绵延十几分钟车程。西大村租赁给利添水果产业示范区林地9050亩,主要种植柑橘和柠檬。该村还与广西龙头企业合作经营标准化肉猪生态养殖场,计划年出栏量6000头肉猪。西大村还有制作加工黄瓜皮的传统,2019年建设了黄瓜皮加工厂,占地约400平米,下一步利用项目资金购置生产设备,设计产品包装外观,将西大村的黄瓜皮产品推广出去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发展电商等新媒体销售方式,拓宽销路,实现盈利目标。
(西大村的作物和林地)
西大村为了方便村民们日常买菜,也为了给自产自销的农户提供一个销售的平台,用各项资金10万元简称了西大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搞活了本地农产品经济,也给村里增添了一份温暖的市井气息。
本着长远发展和绿色能源的理念,西大村利用扶贫资金在村委大院建设了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收入约2万元,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西大村之所以经济活络,欣欣向荣,是因为这里有朝气蓬勃的村民,郑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家从事禽类饲养的产业已经很多年,随着经验的丰富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平常毫不吝惜地给村民朋友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在他的帮扶下已经有好几户村民也通过养殖鸭子摆脱了贫困,过上自足的日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乡里乡亲大家都好过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变好。郑先生慷慨的扶持不但帮了自家产业,也帮扶了整村经济。
接着小分队来到沙岗镇太平岭村,听说本村有一位致富带头人,不仅自家脱离了贫困,还带领同村十几户家庭走上了养猪的脱贫致富路。到访他家的时候,大家留意到了他家门口挂着的“光荣之家”牌匾,原来这是位光荣的退伍军人,也是一位共产党员,符先生。他给媒体介绍道,自家从2010年就开始饲养生猪,实践出真知,随着养殖经验的丰富,规模也渐渐大起来。他介绍自己成功的诀窍是采用一条龙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
(符先生的光荣之家)
在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1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30万元。
沙岗镇不乏大型的专业合作社种养产业,比如众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禽蛋孵化厂。这里有工人40人,孵化机75台,育苗场1个,年孵化禽蛋约1千万枚。
孵化场为本村提供扶贫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厂里还提供资金和生产资料。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构建养殖、产蛋、孵蛋产业生态圈。为当地31户贫困户提供种鸭、饲料等生产资料,资金短缺的贫困户可信用赊账暂先拿回家,由贫困户在家饲养种鸭、产蛋,合作社再以固定的价格收购鸭蛋,由合作社承担市场价格风险,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短缺、缺乏生产资料等问题。
(众兴专业合作社孵化厂) 孵蛋厂辐射带动形成了丰富的产业链,带动该镇贫困户496户、群众680户养殖种鸭、种鹅,同时,辐射带动党江、西场、星岛湖等周边5个乡镇的养殖户到合作社进行种蛋孵化,销售地从区内延伸到湖南、湖北、江西、黑龙江、云南等省市,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至2019年底,已带动全镇473户贫困户1878人脱贫摘帽。
沙岗镇村集体还在绕城路两侧建设了83家商铺,建筑面积约4200平米。商铺租金收入约73万元/年。商贸街的建成,不仅为各村带来持续稳定的资产性收益,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还助推了乡村振兴,带动绕城路业态发展,城镇化建设已具规模,成效明显。
(沙岗镇商贸街)
最后,小分队来到西场镇安乐村一位贫困户吴先生的家中。西场镇近年来发展了大规模的海鲜养殖产业,这是众所周知的。吴先生家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自己的身体也不方便,家里的生活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自家的禽类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郑先生告诉媒体,这几年领过几次扶贫奖励金,资金大部分用于自家的农业生产,也取得了相应的收入。国家对贫困人口的重视和扶持,确实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观。下一步还要继续学习种养技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能力去脱贫致富。
(吴先生饲养的阉鸡和土鸡)
(老旧的土培房被拆成一堆泥土,告别了村民们的生活)
安乐村李书记告诉媒体,目前安乐村还有3户未脱贫,争取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下一步工作重点在进一步发展夯实村集体经济,同时扶持村民自家种养产业。继续完善村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增加村民的收入。村支书带领安乐村村民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奋斗路,面对近几年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她对全村人民赞不绝口,并现场唱起了党歌,歌颂党的带领,让整村人民的生活变得一年比一年好。
(安乐村第一书记汇报下一步工作)
(村支书讲述奋斗历程)
此次行程采访的养鸭大户郑先生、肉猪“富豪”符先生、喂鸡小哥吴先生都是一线的劳动者,接受采访前可能还在工作棚里忙活,擦擦汗洗洗手就过来招待大家。他们看似普通的生活,是日益增长的正向积累,积累自己的养殖经验和产品资产。好的日子不会从天而降,正是他们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搭配上扶贫政策这股“东风”,才为自己和他人挣来了好日子。他们才是扶贫路上的主角,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也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脱贫致富,未来可期。
脱贫致富,未来可期,辛苦了 有点担心这些鸭蛋放不稳。。。 这种脱贫方式真正阐释了什么是授之以渔,值得借鉴,希望合浦真真正正可以脱贫! 扶贫 先扶富 !贫的永远是贫 富的永远被扶
脱贫好 脱贫致富,继续加油 什么都是要自己上进自己干,等着别人帮扶是不行滴 给这些自强不息的贫困户点赞 生活有困难要勇敢地克服,这就是给自己扶贫的意义所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