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踢脚 发表于 2021-3-31 10:51:31

那些记忆——疯狂的台球

本帖最后由 二踢脚 于 2021-3-31 20:22 编辑

球桌子——

记得台球应该是1982左右的时候在廉州街忽然兴起的。虽然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带起一段时间的骚动,但至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那个时间段,都远没有台球那样来得那么疯狂。
台球,这个诞生于14-15世纪由欧洲人发明的玩意究竟是怎么在距离欧洲万里之遥的廉州镇兴起的,估计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就如同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一夜之间,台球桌就像勃然绽放的花朵一样遍布了廉州街的大街小巷,无论是街头巷尾,房前屋后,路边墙角,只要能放得下球桌四个脚柱的地方,都会摆上一张台球桌。就连平时冷清少人的水上茶楼旁边,也被台球桌挤得满满当当的,为了防雨,都扯起了一张花花绿绿的塑料布,在这块平时恋人们卿卿我我谈情说爱的地方弄得跟菜市场一样杂乱哄闹。
不过,要说球桌密度最大的,还得数体育场门口这一片,不夸张地说,真的是到了恐怖的地步,特别是法院周围,简直是密不透风,针插不入。

打球的——

在欧洲,台球是很传统的运动,进入台球室内不许喧哗,不许抽烟(雪茄除外),不许饮酒,打球者要正装整洁(领带加西装),观者也要着装整洁,并且不得大声说话,同样不得抽烟饮酒,不得靠近球桌,干扰打球者。
很显然,把台球传播到廉州镇的人似乎忘了把传统也带过来,当然,估计带来也没啥用,各个都牛气冲天的廉州街人谁会鸟它?怎么爽怎么来,穿拖鞋的,穿汗衫的,比比皆是,打到兴起,汗衫也脱,光着膀子,叼着烟卷,振臂挥杆,挥汗如雨。刚开始的时候打球大都只是觉得好玩,不讲技术,也不懂,只会用蛮力用狠劲,开球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憋足了气,一杆下去,球子满桌子乱转,看的你眼花缭乱。这一招现在看来很有点“无厘头”,但有时候也确实有效,我亲眼见过一杆开球有5个进球的,可惜这货就只会开球,后来还是输掉了。
说来,这玩意还是技术强的得天下。多年后有次在南宁某个俱乐部看几个高手玩球,其中一个的技术真的很棒,无论是击球或者力度还是球的走线定位,都非常厉害。后来听他跟人交谈,才发现他居然说着一口的廉州话。


看球的——


那年月,台球是绝对的新奇玩意,简单易学,打球的人多,看打球的也不少,有会玩的,也有不会的,嘴里也不闲着,碰到打球的不知道该怎么打的时候,一个个就开始指点江山,胡出主意,东一句西一句,把打球的弄得无所适从。更有等着打球等急了的,把打球的一通冷嘲热讽,将其智商直接降到幼儿园级别。
球桌不大,千奇百态。吵嘴的事很常见,打架的也有,都是好胜,不服输,折腾来去,就真动了手,噼里啪啦的拳来脚去,一般都是一时兴起,也不真打,比划几下然后就是一哄而散。当然也有真打的,最后的结果差不多,大都是头破血流外加落荒而逃。倒霉的是摆球桌的老板,球棍打折了还好说,搞不好台球子都被扔光了,满大街去找台球子,好容易找到了几个,另外几个就再也找不着了,一脸悲愤地站在街中间,怒目圆睁地东张西望(找球子),旁边有好心的告诉他——去池塘子找找吧,刚才打架的时候看见水面上晃起了几个水花。


疯狂——


当然,球桌上也不尽是胡闹的,也可以消遣。那年头能玩的东西不多,台球也算是老少咸宜,能锻炼身体,还能闲情逸致。
不过,有个例外,学校开会警告学生不许玩,校长一本正经,谆谆教导,怕同学们玩物丧志。家长也没几个允许孩子玩的,甚至连当“球迷”的权利也
没有。
不过说归说,同学们该玩还是玩,越是“严禁”,越是想玩,平时的时候管得严,放假的时候他就管不着了。那时候小屁孩流行“通宵”,口袋里也没
钱,不知道该怎么混过这漫漫长夜,有提议说去打台球吧,通宵的话没多少钱,任玩。
这主意真是让人兴奋,几个半大孩子去问老板,没想到果真如此,赶紧付钱,一人挑一个球棍,稀里哗啦,就此开玩。本来以为一晚上可以过足台球瘾,没想到只打了没多久就眼皮子打架了。别说通宵,连三个钟头都没抗住,一个个东歪西倒地躺在球桌上睡起了觉。
现在想起这破事还真是傻逼,大半夜的不睡觉,花了钱跑去帮人看了一宿的台球桌子,好容易挨到早上,一个个脸色泛青,两眼发直。

说起来,当年台球在廉州街的盛况和环境而言,居然没有出现像丁俊晖这样的才俊,也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但也可能是与无人指导有很大的关系,这应该是台球在廉州街疯狂之后的遗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记忆——疯狂的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