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对望历史血与泪,相视山河需自强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2014年,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人类望向和平的“共同记忆”,这是国人致敬历史的“共同记忆”。
12月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正式启动。86年后,战争的硝烟远去,时间的证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
12月1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至此,该馆2023年新征集文物史料达到1103件(套)。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国家公祭日,为什么不能忘?因为国人不敢忘!
1937年,大屠杀发生那年,南京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
几乎无人料到,几个月之后战争会降临在这里,血流成河。
11月底,上海陷落。随着上海的沦陷,日军正向南京进发。
当时,南京人口在100万以上,到了12月,这个数字锐减为50万。留在南京的是那些走不了的人:老人、妇女、儿童,经济赤贫或体质孱弱的人,他们几乎毫无防御能力。
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被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被毁,大量财物遭到掠夺。
时至今日86年过去,战争炮火虽已远去,但累累白骨仍在无声诉说!
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的国家公祭鼎铭文,道尽这个国家级纪念日的初心:“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历史如镜,时代奔涌。
望国人,对望历史血与泪,相视山河需自强。
勿忘历史 勿忘国难,勿忘历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