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翔 发表于 2025-3-28 11:42:34

集体经济增收11.5万元,西场镇农户们笑得合不拢嘴~

阳春三月,在合浦县西场镇老温村千亩红薯种植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钥匙入土”仪式吸引了四邻八乡目光。农户们将沾满沃土的鎏金钥匙模型郑重埋入春泥,随着县人大代表裴桂义一声“开耕喽”,数十台农机隆隆作响,掀起新一年红薯产业链振兴的春潮。在种植基地内,一捆捆红薯苗摆放整齐,送往田间地头。分苗、盖土、施肥、覆膜......农户们手脚麻利地将薯苗种进土里。在基地的田埂上,县、镇人大代表与基地负责人围绕红薯管护技术、种植成本等重点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红薯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助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则农民富。近年来,西场镇人大主席团紧紧抓牢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推进“联络站+产业振兴”工作模式,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走村入户加大农业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思路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户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不断拓宽村民致富新路子,鼓足群众“钱袋子”。

从“民生田埂会”到“种子试验田”2021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合浦县西场镇老温村薯田的排水沟。二十余年的排水沟像孱弱的老人被浑浊的泥水反复淹没,未能幸免的红薯苗蔫头耷脑搭在垄沟上,七八个浑身泥浆的老农蹲在田埂上一脸愁容......当裴桂义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赶到薯田时,眼前的场景让他心头一紧。“这沟修了垮、垮了修,种薯就像伺候祖宗!还不值钱!”陈老汉逮着裴桂义代表一顿诉苦。一场猝不及防的“民生田埂会”,就在薯田开了场。村民们指着薯苗,你一言我一语倒着苦水:“种了20年红薯,越种越穷!”“能不能换个值钱的品种?”镇人大主席赶到薯田时,正撞见裴桂义半跪在泥地里丈量沟渠断面,沾满泥浆的笔记本上,歪歪扭扭记着:品种老化、技术断层、产业链短......“老裴,咱们得给红薯换个活法!近期,我要外出学习考察,咱们一起去,把群众致富的金钥匙找回来!”考察期间,裴桂义偶遇了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研发的“西瓜红”“冰淇淋”两种新品种红薯,表皮红润似玛瑙,芯黄如蜜糖,口感好、产量高,还适宜黄沙土壤种植。老裴眼前一亮,这就是“金钥匙”!随即便自掏腰包引种3亩试验田,秋收时亩产高达3000余斤,每亩增收3000余元,实打实的效益说服了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成功让“西瓜红”“冰淇淋”红薯扎根老温村,成为老温村行走的“活招牌”。
从“代表建议”到“产业杠杆”
“单靠农户单打独斗,永远成不了气候。要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及红薯粉加工产业,打造独属于老温村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新名片。”2021年2月初,镇人大代表、老温村村委委员温本余在村民会议上提出建议。“如何破解管理难题?如何打破产销困局?如何实现产业链发展?......”在村民大会上,裴桂义说出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面对群众的顾虑,老温村组织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种植大户进行产业实地调研,裴桂义等人大代表跑遍周边20多个村镇,最终向镇人大提出组建“专家团”下田传技,建设现代化加工车间,注册“老温紫钰”品牌“三步走”方案。镇人大随即推动建立了“三级代表联办”工作机制,协调市、县、镇农业骨干成立技术服务队“一对一”技术指导,开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夜间谈话会”等,为种植大户、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解决技术短板问题。为解决资金难题,镇人大主席团带着裴桂义代表积极向上争取产业资金支持,成功筹集资金185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为5亩的红薯分拣包装车间和红薯干生产车间,延长了分拣、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看着镇人大主席团及人大代表们为发展红薯产业积极奔走,老温村的种植大户、村民们心里的顾虑逐渐消除,纷纷加入老温村红薯种植基地建设。站在田埂上远眺,连片的薯苗在春风中翻涌如绿海,2000亩希望正在沃土里悄然孕育。如今,老温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收机制,不仅开发原味红薯干、红薯果脯等深加工产品,打造全县首个生产原味红薯干生产线,也辐射消化周边农户余薯,促进产业循环发展。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2021年3月,裴桂义代表成功申请注册了“老温紫钰”品牌商标,镇人大同步启动“代表带货”行动,通过在京东、邮乐购等平台开展网络直播,积极推送生鲜红薯,创新“翼支付+”模式,适时推送生鲜红薯直播、挂售,触达电信8000万用户群体,让客源从乡镇到省外,打破了产销渠道壁垒。“这哪是红薯,分明就是土里刨出来的金疙瘩!”看着长长的订单,当初反对声最强烈的温老汉,瞅着丰收的红薯笑得合不拢嘴。从“提篮叫卖”到“金奖出圈”时针拨回到2021年,人大代表裴桂义在走访中发现,一边是村民守着沙壤宝地却只能种“喂猪薯”,一边是市场“提篮叫卖”却无人问津。如何破冰“提篮叫卖”到“金奖出圈”?裴桂义代表乐呵呵地自嘲:“厚着脸皮参加比赛呗。”2024年12月,裴桂义代表在镇人大的推荐下,带着冷藏箱中的“西瓜红”“冰淇淋”红薯样本参加了2024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温村选送的红薯脱颖而出,荣获“冰淇淋红薯”和“西瓜红红薯”金奖。奖牌刚落地,镇人大便启动“金奖效应”,牵头动员群众整合土地,小田并大田,进行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推动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对于部分常年外出农户,采取“土地承包+租金”模式,将闲置土地按500-1200元/亩租金承包给种植大户,实现“能用则用,能用尽用”,积极推动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建设。“金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信任与责任。镇人大给我们搭好了产业戏台,我们一定要唱好乡村振兴这场大戏!”裴桂义代表站在春耕田块里,一幅代表与村民共绘产业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据介绍,老温村通过种植基地采取“党建+就业联促+企业”模式,目前已为周边群众增设灵活就业岗位40余个,累计工资发放超30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1.5万元,真正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来源:西场人大、合浦人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体经济增收11.5万元,西场镇农户们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