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也是中国首个法定意义上的老人节,有关养老的话题备受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境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金面临缺口及保值升值难题。如何破解种种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养儿防老”到“以房养老”,关于养老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几乎所有房企都已经意识到,养老地产是一块“蛋糕”。预计到2013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20年之内,中国的老龄人口更将以每年增加1000万的速度迅疾冲破4亿大关。另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42.8%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对老龄人口需求的深度挖掘,无疑有着巨大的潜在利益。由于地产业态与养老产业的独特关联性,以及地产开发所能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和外部性,养老地产的建构方式和运营模式,将会深刻影响到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和福利机制的运行,甚至影响到未来中国城市功能运转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国内的老龄化难题日益凸显,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不少企业纷纷向养老概念转型。其中,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排头兵”迅速崛起,成为众多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目前大多数打着“养老”旗号的地产项目都还没有脱离简单的普通住宅地产销售的内核。养老地产蕴藏的真正红利,眼下还是一场人人觊觎,却又无从下口的肥美盛宴。房企纷纷打出养老牌 “养老”概念,除了房企尝试养老地产项目,一方面借养老地产名义低价拿地、获取国家补贴;另一方面将养老地产推向高端化,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纳税人出钱补贴富人养老”的评论道破了所谓“高端养老社区”的运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