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graph] 最近去逛了下合浦的楼市,发现各楼盘的公摊相差还蛮大的。消费者在购买新房的时候都会发现,业主除了享受到房子实际的套内面积外,还需给社区的公摊面积“买单”,如果公摊面积过大,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得房率降低,其结果是降低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影响住户的居住舒适度。专家说“公摊”不是越少越好,然而市民辛辛苦苦挣钱买套房子,却不得不面对使用面积大幅缩水、公摊面积不明确等问题,总有些头疼,更有开发商悄悄趁机浑水摸鱼。
那么业主实际公“摊”哪些面积呢?依据《房产测量规范》规定:小区的公摊面积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购房者在签订买房合同时,开发商一般会写清楚购房者公摊面积总共是多少,由哪些部分组成,公摊面积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一个小区需要公摊的面积要由产权部门测绘队实地测量,然后计算出相关的分摊系数,其计算方式为:共有建筑面积总和/参加分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一般而言,高层住宅因为有电梯、大堂、走廊等公用部分,其公摊面积会大于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公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但是因为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系数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测量才能得出。 公摊是多少?不妨参考下市场惯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