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爆料] 合浦(廉州府)有多少进士举人?看我一一给你道来。

[复制链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4: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据广西新通志资料统计的名额:
明代广西历科乡试取中文科举人廉州府98
         明代参加常科(文科)考试中进士廉州府15

     清代广西历科乡试取中举人 廉州府53
         清代参加常科(文科)考试中进士廉州府4
    然而这些数字是不全面的,在科举成绩方面与其它县市相比,更是处于落后状态的。
    由于廉州府古属广东,又曾一度属广西,在一般的资料中,合浦(廉州府)在各个归属时期的史料记述都是各记各的,因此单看一方的统计资料是不全面的。特别是一些统计中。往往又忽略了石康县的资料。加上有的廉州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中,抱着不金榜题名不还乡的誓愿,他们未中功名时默默无闻,一登龙门天下知。在这种情况下,这部份廉州学子往往“被”登记在当时所在地户籍了。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已卯)举人赵贤(登记在广州就是其中一例。这种现象在廉州府城籍的学子考生犹为普遍,这就是为什么记录在案的科举名单中,廉州府城籍的学子考生功名者廖廖无几的原因之一。
    廉州府科举人数不一致,遗漏多另一个原因是,清后三代(咸丰、同治、光绪)的府志缺编,而民国的《合浦县志》是廖国器根据陈铭枢的指示于1930年着手修编的,于1931年底完稿,共50万字。但由于时间紧,加上缺乏资金,无法完善完成制。1934年廖国器离职,《合浦县志》修编因此搁置。到了1942年才筹资将1931年编修版的《合浦县志》付印。在科举人员记述方面,1931年编修版的《合浦县志》,对清后三代(同治、光绪、宣统)科举人员 收录不详采取“三代同堂”的简述。对此,1942年印制的《合浦县志》,是只印不修。而1993年版的《合浦县志》编修原则是重今略古,在史料方面只是极少的摘录1931年编修1942年印制的《合浦县志》,科举人员方面的记述不到一百字。换言之,从1931年到1993年的六十多年间,都没有对廉州府的科举人员进行考查补正。这也是而民间额匾碑刻中存留的科举名额多,而本土志书史料记述少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咸丰、同治、光绪三代,廉州府书院最盛,朝廷给予的学额最多清代廉州府州县学学额及贡额:府学12廪生31增生31岁贡三年两贡武生学额12 县学8廪生20,增生20岁贡三年两贡武生学额8 。而钦州仅四名,防城1名。),但后世记录在籍的进士、举人廖廖无几,科举人士反而不如周边州县,这是很不正常的。如曲樟豪沃的进士匾的主人,它志有载,而合浦县志无记,此类现象甚多。
    到目前为止,从历版廉州府志(崇祯——道光)、《合浦县志》(康熙、民国)中查找的数字统计中,明清两代廉州府参加常科(文科)进士考试中进士者22名(不包括已知的恩科6名,及为数不少“赐授”类。而在其它一些史籍资料中,记述恩科、赐授的资料庞杂,人数难以查证准确,后世又不考究查证补漏。廉州府志科举人才在现行的资料记载中,也就只能是残缺不全的了。
于此,确实存在“冤假错人”
的现象。
评分记录威望 收起 理由
合浦008 + 1 发帖辛苦了
总评分: 威望 +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9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事事 发表于 2014-5-18 15: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文化水平低,看无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5: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学前街,因其在府学前而名,清代这里曾设有五家书院,著名攀龙书院、龙门书院都在这里。这里是古代学子们通向科举仕途的起跑点。
学前街.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门江@鱼人 发表于 2014-5-18 15: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六公快D搬家谱出来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5: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合浦乡间存有大量类似的匾额
曲樟陈家祠里的文魁匾_.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上新桥住 发表于 2014-5-18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s:28]  [s:28]  [s: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6: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这是公馆陂塍村进士匾,大有来头哦 陂塍村进士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六公咳哈 发表于 2014-5-18 16: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 西门江@鱼人 的帖子

西门江@鱼人:六公快D搬家谱出来讲。 (2014-05-18 15:26)
大官人又来涮六公?
据上了央视的某专家考证,合浦古代明清两朝考中进士的两位数人员、考中举人的三位数人员都不是北海历史上最早的高考状元,只有接近民国时一个连举人都没考中的苏姓拔贡,才是北海历史上最早的高考状元。
面对如此高深莫测的专家,六公无话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6: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曲樟乡村里的“翰林待诏”封赐匾。翰林通常是科举人士晋身官场的一条途径,直接考不了功名者,能得个“翰林待诏”也是耀祖光宗的事。
2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4-5-18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乾江圩光绪三十一年乡试岁魁残匾(可惜),也算是当时的高考状元了
乾江圩里的文魁匾残迹.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