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深夜,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吵醒,老同学鹰在电话中激动地告诉我,他刚才在整理资料时惊喜发现朱老师三十七年前的手迹,迫不及待要与我分享。
鹰读高中时,他的理想是上中山医学院,以后子继父业,当医生为人治病。然而就在1966年,考完毕业试,高考体检、填报考志愿也结束了。眼看还差十天就要高考,突然学校宣布:接上级通知,全国暂时停止高考,请全体师生安下心来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这样,读了五年半高中(其中两年半是“斗、批、改” ),最后于1968年10月30日无奈离校步入社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时,已是单位医生且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鹰,不想错过完大学梦的机会,决定参加高考。临考前,他自拟几道作文题,写了几篇作文寄给以前的语文老师朱宗正,请朱老师批改。鹰要与我分享的就是朱老师批改作文后寄回来的手稿。手稿内容如下:
志鹰同志:
文稿早已收到。当时因忙于某一事情,未能启阅;继而事繁心忙,竟至于遗忘!昨夜忽然忆及,惊愧交集,中宵燃灯披阅;今晨抽空再看,遵嘱略加批改。匆忙寄还,冀于考试之前可达,疏忽之罪,恳求原宥。
披阅文稿,感到文思畅达,语言熟练,远非近年的高中毕业生及社会知识青年所能企及,甚为钦佩。所加的“批”“改”,见识非常肤浅,且不免有谬误之处,仅供参考。
谨祝
顺利,并向林嬚致意!
朱宗正
12.10
朱宗正老师原是合浦东片某中学高中毕业班的语文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师生们公认他治学严谨,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教学经验丰富,写得一手好字。其为人正直、谦和,深得学生爱戴。“文革”后期,朱老师调回家乡,后任南康中学校长。朱老师是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面对官场上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上走后门择校之风,很不适应。为全身心投入教学,他辞去校长职务。这与当今某些人想方设法买官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
朱老师离世好几年了。值此老师节,将手稿发上来与朱老师教过的学生分享。在一起缅怀恩师的同时,纪念恢复高考三十七周年。
(在此顺便交待一下鹰于1977年高考的结果:当年鹰与其弟弟均以高分分别考上两所医学院,终于完了大学梦。后来成为中医副主任医师,现已退休。弟弟现是某名牌大学的领导、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