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朋友圈时代”时代悄悄来临,默默腐蚀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在其潜移默化中,被默化潜移竟不自知。有事没事“朋友圈”侃,有屁没屁“朋友群”放,有愤没愤“朋友圈”喷,有吃没吃“朋友圈”晒,有什么没什么,总先朋友一圈再说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出来了。“朋友圈”也一样,说的人多了,经典 也就 出来了。什么别迷恋哥,嫂子会揍你。思想有 多远,你丫滚多远。哥抽的是寂寞,不是烟!等等等等···。让人叹为观止的语录都出自“朋友圈” ,堪称经典发源地 。说 起来 这 都是“人多了”的 功劳,集思广益的后果,再说起来, 还得感谢老毛啊。
“朋友圈”的 原名叫“心情”。可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背离 心情的 本意!很多人的“心情”只是在 卖弄心情!绝大多数人的“心情”只是在杜撰!杜撰快乐,杜撰忧伤,杜撰人,杜撰事,总之都是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为的 只是展现给某些人或某群人。其实,我是这么个人!
所以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么些莫名其妙的人——他们生活乐观开朗且活泼,笑容没心没肺又灿烂。可一翻开他的“朋友圈”,却是明媚忧伤,死去活来,悲随秋风瑟瑟来。反差之大!直叫人瞠目结舌 !照我看,要不是人格分裂和奥斯卡影帝!谁能做到这点?!咱们天朝虽然比不上那些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国家,但就社会主义来说,那实力、那国情,可是难波万的 !所以不可能满大街都是人格分裂吧?奥斯卡影帝,那更是 稀罕物,能拿到估计也只是那些戏里戏外傻傻分不清楚之类的大神。
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只是在 杜撰“朋友圈”,为了某些无关痛痒的目的去杜撰理想中的“心情”从而接近或变成理想中的自己。杜撰,那不就是谎言么?所以“朋友圈”可能是现如今最大的谎言催生地!总结下前面,确切的说应该是,“朋友圈”是经典谎言的催生地
还有另外一群人,通常都是些吃饱了的20来岁左右还在啃着爹娘之类的人,男的“待业青年”。女的,“待嫁闺中”。他们“朋友圈”里边的心情堪比咱合浦的天气还善变,说翻脸就翻脸,且三番五次不带重样的,换得比上撒尿还勤快。说的无非都是些今天怎么怎么怎么样........刚刚怎么怎么这么怎么样......过会儿怎么怎么怎么样.....反正是事无巨细,什么失恋、失业、缺爱、缺心眼、没安全感、没钱没人疼......碰上换个季,刮两口风。那更不得了。朋友圈都约好了似的“季末了,寂寞了......起风了,好冷。脚冷,心更冷......手凉,谁来温暖我?”哎哟......直把“朋友圈”当垃圾筒和粪坑,甭管酸甜苦辣,污的秽的都 往“朋友圈”里边吐,排,拉......有一帮更是有事没事儿妈妈说......爸爸说......且说出来的都是一大堆名言通俗后的“准名言”,好厉害的爸爸妈妈!
细细那么一“看”,“朋友圈”似乎是还个“厕所”。再联系上前面推出——“朋友圈”只不过是个经典谎言催生的厕所罢了
当然,朋友圈的“属性”肯定不止这么多,咱吐了老半天,吐累了,暂时歇会儿。哪个看帖大神有其他高见,接着吐。网络么,不就是个公厕,独自上上不如众上上。不过即使是公厕,咱也得讲素质不是?希望大家如完厕记得“冲水”,吐槽不夹带人身攻击,文明如厕,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