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笔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在过去的年代里,各家族为振家声,扬族望,规定凡中了举,就可以在自己家庭的祠堂前竖立一对石笔,或叫石楣杆。石笔做工极为讲究,透雕浮饰,“双龙盘柱”“鱼跃龙门”“莲花卷云”形态活现,出神入化,这自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有力证明。
在“永嘉之乱”中,南迁的大多是名门望族,一个有着老子、孔子、墨子这样伟大过去的民族,他们怎能不看重先祖的名声,怎能不看重功名?然而沦落天涯,逼进崇山峻岭之中,既无门阀可依,又没有象在中原时那样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客家人应试和录取,还受到士著人的排挤、限制,要获取功名谈何容易!唯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攻读,得有真才实学,才能金榜题名,才能出人头地。这一来,功名的获取则为客家人加倍地看重,立石笔以显身,并勉励后来者,便成为世世代代相传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