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典故“合浦叶”,源于合浦大廉山灵杉传说,比喻怀才不遇,反遭人嫉妒。东汉时期,地名志《交州记》中有记载。
叶落惊魂
合浦意为江浦汇集之地。位于合浦境内的大廉山,有望海嶂、雾嶂两座高峰,登上峰顶,合浦海景尽收眼底。相传雾嶂顶因有瘴气而得名,望海嶂则长有高耸入云的灵杉树。
却说一日,正在洛阳皇宫接受众臣朝拜的汉王,忽然间看见一片深红色的云霞从眼前飘过,又悠悠的在皇宫中飘荡,最后散落在未央宫中。如此景象。连续数月在宫中出现,是凶是吉,众说纷然,莫一是。更奇怪的,从此后京城的护城河中时常可见不知何处飘来不知名的红色树叶。一时间,朝廷上下,京城内外莫不为之震动,传闻四起,大家都在谈论着这不知名的红叶,象征的是福还是祸。
为了解开这个飞来的谜团,汉王诏告天下,广寻能人异土,并悬重赏,能释此疑团者,许以封地加官。遗憾的是,皇榜虽然招来了众多的能人异土齐集京师,却无一人能解开谜团,甚至连红叶的名称也搞不准确。相反,使得红叶的传闻也越来越神奇。汉王也被这小小的红叶搅得心神不宁,终日里闷闷不乐。
正当朝廷上下,大小官员都为红叶一事患得患失,却又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自称是昆仑山上修行的空灵道长揭了皇榜,声称能为汉王释疑解难。汉王闻讯大喜,即传旨召见。
嫉贤妒能
空灵道长进宫后,即在宫中搭起祭坛,四周以红布围将起来,焚香沐浴之后,空灵道长即率汉王及文武百官登坛作法。但见在空灵道长的尘拂挥舞当中,袅袅香烟里现出了一株参天巨杉,那巨杉上的红叶正一片片的飘落京都护城河之中,不时的还祥光闪闪,彩云环绕。这一绚丽景象使汉王和文武百官看得眼花缭乱,心神荡漾,如身处仙境一般,不知所措。
正当汉王和文武百官疑神疑鬼之际,空灵道长停止了作法,一切又恢复了原样。汉王俟空灵走出祭坛,当即宣召驾前,细问因由。
却见空灵道长俯拜汉王驾前,说出了一段令汉王失色,教珠乡遭劫的话来,“启奏汉王,方才汉王及文武百官所见的神木,乃是地处南海边陲合浦郡望海嶂上的一株灵杉。此杉吸合浦珠气而长,年令已在千年以上。其叶能飘万里,根能通九州,叶根所到之处,吸天地灵气,聚人间精神,灵气精神所积,当化王气,此乃合浦当者出之兆也,汉王宜及早防之”!
空灵道长的一番话,说得惊天动地,把汉王听得汗流夹背,众巨也大惊失色,急匆匆,乱纷纷的向空灵道长求教“镇压”之法。
汉王见状,不由得怒火烧心,颜面失色,只见他咬着牙对空灵道长说:“空灵大师,只要你能镇住此树,断其王气,固我汉室江山万代千秋,此乃大师第一大功,本王必有重赏”!
空灵道长听罢笑道:“为汉王永固江山乃空灵义不容辞之责。要镇此树,断其王气又何难哉。请汉王赐尚方宝剑一柄,拨精兵三千,随贫道星夜驰赶合浦,相机行事,除此隐患”。
汉王听罢大喜,即赐尚方宝剑及精兵三千,随空灵道长星夜起程,驰赴合浦,并传旨令沿途州府,接济空灵一往所需,兵马粮草听任调度。空灵接旨后,不敢怠慢,浩浩荡荡向合浦奔来。
南疆除患
那空灵道长是个心思慎密的修道之人。当他带着精兵和尚方宝剑一路进逼合浦时,并不沿途宣扬镇压神树之事,而是声称奉旨征讨交趾妖道叛贼。到了合浦郡守衙门时,当即传令封镇所有的水陆通道,一切军民人等悉听调拨使用,不得私自离开城门半步,否则格杀勿论。随即调集火药兵勇,连夜赶往双子嶂,把个望海嶂围得铁桶一般,任是飞鸟也无法飞过,地方官府更是以为剿贼之名侯用调度,对上望海嶂毁树之事更是事先一点也不知晓。
空灵道长也清楚地知道,自已不远万里来到合浦,虽有皇命在身,又有尚方宝剑在手,但要完成毁杉的重任,还是越少人知越好,因为传了出去竟毕是犯众怒的事,稍有不慎会引起当地百姓反抗。因此,空灵道长以剿贼之名,行毁树之实,可谓瞒天过海,棋高一着。地方官吏乡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乐着捐款劳军,给空灵道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帮助呢。
为了毁树除根,空灵道长作了周密的部署,在杉树周围深挖地道,广埋炸药,还在通往山上的所有路口埋伏了弓箭手。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空灵道长便起坛作法,号令弓箭手,火工同时行动,但见万支火箭射向灵杉,千斤炸药同时爆响,一时间天摇地动,望海嶂上下一片火海翻腾,到处是硝烟笼罩。别说是千年古杉,就是万年顽石也化作灰尘。可怜望海嶂上血水喷天,望海嶂下乱石倾泻,昔日美景毁于一旦。那空灵道长却因此毁树有功,班师回朝后被封为护国法师,后又想起合浦乃孕育珍珠宝地,故向汉王乞封为合浦太守,来合浦任太守后改了俗家姓名为“廉盛”。廉盛在合浦期间横征暴敛珠税,因此造成了珠飞交趾,苦海无光的惨况。(后得孟尝任合浦太守,勤政恤民故有“珠还合浦”的故事)
灵气润故里
却说那望海嶂上的古杉被毁后,元神不散冲天而起,回顾养育自己的珠乡山川田园,不忍离去,于是化作一道银光冲入北部湾中,炼成夜明珠之形,日夜为珠乡渔民蛋家照航引路,据说这就是后来“珠还合浦”中的那颗夜明珠。而古杉的根被炸后,一股怒气直冲地府,竟然在双子嶂山脉穿出了九个巨大的山洞。据明代的《廉州府志》是记述,合浦古时确有九大奇洞,其中黄龙洞为最奇幽曲折者,在今北海冠头岭,古称“冠头秋零”为古廉阳八景之一。而古杉被炸飞起后又撞在山脚下,意欲将空灵道长撞死,但狡猾的空灵道长却以化身七次躲过此难,古杉在撞了六次之后经不住火箭的追射而遁入海中,被古杉撞过的地方也就成了湖坑。据说大廉山下的六湖就是因此形成的。
合浦灵杉的故事虽然只是传奇故事,但是自此以后均有文字记于史籍。早在东汉时代,刘欣期所写的《交州记》中就记述了这样的故事,提到了合浦巨杉和廉盛这个人,以及汉王派人来合浦砍巨杉的事。到了南北朝及唐代,更有许多知名的学者、诗人都以合浦巨杉的遭遇来感怀自已的不幸和失意。如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是六朝诗歌艺术之集大成者,杜甫对他也十分推崇,庾信曾用合浦杉叶来比喻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隋朝的大诗人薛道衡也借合浦杉叶来抒发自己被妒忌的孤单和寂寞:“杉叶朝飞向京洛,文鱼夜过历呈洲”。唐代神童十岁能诗文,考进土第一的皇甫冉也引用合浦杉叶为例,诉说心中的感怀:“心随合浦叶,命寄莆阳薇”。由此可见合浦杉叶的传奇故事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之大。
虽然,合浦杉叶的故事只是民间传奇,但从以上引证的史料来说,合浦确实自古便是地灵人杰,特别是在今大廉山一带,确实有望海嶂和雾嶂存在,在那大廉山下确有杉树群生带,而六湖古迹风景区就在大廉山下。历史传奇与现实存在在时空交替中展示着珠乡合浦斑烂多彩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民情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