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虚高16.5%、“1元=25万”的虚假广告、周边配套的落实后会无期、房子变成水帘洞......各类购房陷阱已经成了很多购房者心中不能触碰的痛。陷阱越来越高明,购房者即使有再多的心眼都会不小心踩进坑中,如何戳破谎言、识破陷阱?
特价房、大优惠、大让利、大酬宾……房企一向善用各种杀手锏以招揽更多的购房者光顾,引的楼市进入一波又一波的血拼季。然而在种种优惠出现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布下“陷阱”,等候购房者的“光临”。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今天,楼面低价不断飙升,部分开发商为了减小开发成本,会千方百计的使用各种方法从购房者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买房优惠和风险并存,购房者需理性对待,一旦吃亏很难弥补。
陷阱一:先升价再打折
部分房企确实会利用此类先抬高价格后降价的手段来吸引购房者,他们会把房价提高到物价部门的申报备案价格以上,这样就算优惠,其实价格并没有便宜多少。房地产企业既想快速销售回笼资金,又不愿在申报备案价格的基础上打折降价销售真正让利于民,只能采用这种抬高房价再打折的伎俩来骗取客户眼球、刺激购买欲望,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支招:经常关注某一楼盘的话,价格的涨幅很容易看出来;若是第一次关注,则建议咨询一下楼盘价格。另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第九条,房地产商卖房时要严格按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如果商家的报价远高于其在物价、房产部门申报的备案价,再假称给消费者优惠,在虚高报价上打折,使实际成交价等于或略低于备案价。这是虚假优惠折价的价格欺诈行为。
陷阱二:折上折优惠都是营销噱头
案例:去年年底,合浦某些楼盘正好在做年底开盘大型促销活动,交两千抵一万,交五千抵两万,开盘9.8折,按时签约更有折上折等…….置业顾问称,楼盘的优惠仅仅持续开盘当周,过后均不可享受本次折扣优惠。
真相:有时候售楼处的一些优惠活动看似力度较大,实际只是给购房者制造一种感觉“划算”的氛围,购房者在下叉之前不仅需要了解当时的楼盘价格,最好查询一下他们全年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速度,结合产品品质综合考量楼盘性价比,避免上当受骗。
支招:房企对购房者做出的所有价格承诺,都应该不折不扣毫无异议的履行,无论这种价格承诺是登在广告上的、写进合同里的,或是口头约定的。购房者和开发商若发生争议,购房者在自行协商无法解决的前提下,可根据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约定选择法院或仲裁。如果无争议条款,当事人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也可以双方协商达成仲裁条款由仲裁进行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