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文豪欧阳修短短一首《渔家傲》便将端午节的情致挥洒得淋漓尽致,也将古时的端午场景活色生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端午的许多典故和文化情结在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不同的传承,所以也就有了足够让人重视这个传统佳节的理由与坚持,我们合浦也不例外。 |
六月的大地艾草青青,在我们传统端午节来临之际,合浦大街小巷的粽叶和糯米已经逐渐飘香,制作粽子已经成为了我们合浦城市与乡间人家必不可少的节日习惯。在延续了千年传承的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吃菜,但绝对不可以不吃粽子,端午佳节里的粽子在我们儿时的印象里总是那么的香,总是那么的应景。虽然合浦本地制作的粽子的花样虽多,形状与馅料却都大同小异,有猪肉,有红豆,有咸甜之分,形状也各异,三角形,四角形,甚至有圆锥形等,但无论哪种形状,粽子的制作充满着学问,同时更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但很多小伙伴们在端午的时候可能只会吃粽子,却不知粽子是怎么做。为此,在端午前夕,小编特意走访大街小巷,寻找我们本地传统合家包粽子的场景和过程,和网友们一起重新回忆与品味儿时的记忆,感受那些离我们当代人渐行渐远传承,找寻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已逐渐缺失的本地民间传统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