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窑重见天日
  ●合浦英罗窑群遗址中的一座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数万片古瓷片出土,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佐证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杨 文/图
  从4月25日开始,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和合浦县文物管理局对英罗窑群遗址中的一座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上万片古陶瓷片重见天日。经过近两个月研究,专家初步判定,该窑址是一处唐五代时期的民间瓷窑。
 1、水坝曾破坏半个窑址   1000多年前的唐五代时期,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这个港口商客云集,合浦珠、中国瓷从这里出发,运往东南亚或者更远的欧洲。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山口镇英罗村塘尾水库周围有72座窑,生产陶瓷和砖瓦。后来,考古学家在该水库两岸发现了数座窑址,即为英罗窑群遗址,让传说得到了印证。
  英罗窑群遗址位于英罗村委东面约300米的塘尾水库东西坡地上。早在1993年5月20日,该遗址群就被合浦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年来的水库建设,一旁的数座古窑遭到破坏。今年4月25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馆员蒙长旺带队来到英罗村,对其中一座窑址进行发掘。
  6月22日,记者看到,该瓷窑的发掘工作已到收尾阶段,考古队员正在清理一座龙窑以及龙窑两侧的废品堆积,随后准备回填窑址加以保护。蒙长旺介绍,这座瓷窑正位于水坝边上,起码有一半因修建水坝而遭到破坏,所以已看不见瓷窑全貌。——【转载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该处遗址中,龙窑的保存相对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