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值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合浦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低迷的困局,更是一个需要理性直面,认真思考,同商对策的问题。
合浦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区域内,最早设置郡、县,而又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县的县,有着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其中包括以“珠还合浦”、“廉山留名”为标志的吏治文化;以海上丝路始发港为标志的海洋开放文化和佛教南传文化;以万座汉墓葬群和汉窑群为标志的合浦汉文化;以七大古珠池为标志的珍珠文化。此外,还有百越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浪花。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现了发展合浦旅游的优良的基础条件:五大文化载体,三大历史人文圈。
大文化载体是:汉代海上丝路文化(始发港);珍珠文化(古珠池);合浦汉文化(汉墓、汉窑);唐宋文化(廉州古城);佛教南传文化(五寺十二庵七十二庙)。
三大历史人文圈是:由“廉山留名”、“珠还合浦”吏治群体积累的历史人文圈;由陈铭枢将军而产生的十九路军历史人文圈;由乾体古圩(乾体学堂)形成的辛亥革命(科举群体、教授群体)历史人文圈。
但是,合浦旅游业的发展并不象人们期待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乘势而上,步入良性轨道,有所作为,而是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原因何在?对此,有种种“外因论”。
一是峡谷说。认为合浦处于旅游城市的包围之中,南有北海、海南;北有南宁、桂林;东有珠三角;西有钦州防城。合浦于其中有如峡谷。
二是边缘说。认为合浦的旅游发展处于北海旅游发展格局的边缘,没有得到重视,被边缘化了。
三是项目说。认为合浦的旅游发展长期以来缺乏资金,自身无力投资,外部项目难以进入。
也许,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要和周边稍作比较,结论并非如此。看一看浦北的五皇岭、灵山的六峰山、钦州的三娘湾、博白的绿珠故里等,这些景区的资源和起步都在合浦之下,今天却都成了旅游热点景区。而当这些景区在开发成长,形成市场的同时,合浦的历史文化资源合旅游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星岛湖水质被污染,水浒景点被破坏;清代建筑扁舟亭(县文物)被损毁; 圣巴拿巴堂(县文物)被拆除,陈铭枢故居捐建的合浦医院(广西最早的西医院)被拆除;东坡塘被填;惠爱桥(国保文物)因上下游的两座桥梁被拆、被封闭所造成的人流车流量集中通过而处于人为加重损害中;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骑楼老街在不断被破坏中。凡此种种,可见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其间,不乏有识之士到合浦考察商谈,提出了古郡文化风情园、合浦汉文化风情园、鼓文化大观园、星岛湖休闲渡假区、六湖观光景区、廉州一日游等旅游合作意向,遗憾的是都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合浦境内至今也没有规划出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由此可见,发展合浦旅游,缺的不是天时、地利,资金、项目,而是机制。
因此,加快合浦旅游的发展,应着重解决建全机制、科学布局、思维定位等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