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话“走飞机”由来及惨痛往事
抗战时期,合浦县城廉州先后驻有: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钦廉守备司令部;钦廉师管区司令部;广东省第四防空指挥部;粤南沿海警备司令部;广东省第十三区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驻军将领有国民党军队的中将四名,少将两名,驻扎的正规部队最多时超过二千。但是,在北海本土抗战的八年中,这些将领统兵毫无作为,每有日寇临境,总是打一枪就撤,没能起到御敌保境安民的职责,致使合浦人民屡遭劫难。当时虽然也成立了合浦防空指挥在廉州古城的小南门、北门、西门的堞楼上和上、下新桥头以及阜民北路的绍泰号天台等处设立“监视哨”,但由于防空设备简陋,往往是日寇军机飞临近古城的上空时,才仓促发出警报,以致群众疏散不及,致使多有伤亡。而当时的城防部队只有高射机关枪连配备,防空阵地仅设置在监视哨附近,及守备司令部附近,只能被动地对空射击,根本就没起防空作用。
日寇军机因此更变本加厉。肆无忌惮地对廉州古城展开狂轰滥炸。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日寇军机先后四十多次轰炸廉州古城,致使城内居民被炸死者数十人,死者大部份都是来不及逃避的妇孺老人。因此,每当听到警报,或闻飞机声,城内居民便扶老携幼,争先恐后,近则纷纷向城郊外逃避疏散,远则到党江沙岗一带。而大多数城里居民无处可逃避,为防日寇飞机轰炸,只好每天五更就起来做饭,天一亮吃早餐后,即扶老携幼,分赴近郊农村躲避,直至日暮西山,天色将暗才敢回到家中,即使雨天也不例外。由于当时廉中都迁移到外地办学,小学都停课了,而国民党的县政府机关也迁出合浦县城,城里的大部分商店只好搬到城外居民疏散较多的乡村设临时摊点营业,留在城内的小副什店则只有半天营业。这就是当时民间俗称的“走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