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礼,即乾体、乾礼或是乾江。据史料记载,勤礼先民自中原辗转南下到合浦南流江三叉港口而居,因思故园,故用祖地陕西之乾县、礼泉两县各取前一,名乾礼,后因礼与体的繁体字极为相似,故也相通用,也有写之乾体。后因乾与勤字的本地方言廉州话极为相似,故本地人渐渐的也叫作勤礼,一直沿用至今。其实这也是个不错的名字,历史缘由有,方言读音也有。勤——即勤劳;礼——即礼貌,有礼。并自古以来,乾礼人就兴学尊礼,这应该也是附近人对乾礼人的普遍印象,故就用了更常见用的勤礼了,这应该也是勤礼的来源。乾江也因它地处南流江的入海口,三叉港处,这也便是勤礼的由来。 |
勤礼或是乾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勤礼也是南流江流经合浦离廉州最近的出海口,故一直繁荣。《新唐书》载:“合浦全部之水,皆从乾体港入海。港口宽广,地势险要。”《合浦地名志》:“乾体港口是廉州门户,扼海之交,秦汉至明清此港是对外交通贸易要地。”《廉州府志》:“廉郡合浦,附郭面海背山,南十里为乾体海口,为廉州门户。……乾体至冠头岭、大观港数百里海面辽阔逼外郡域,海外有警,扬帆倏忽可到,门庭之患宜防也。”《岭南代剳》:“南安舟揖,自其境永安,朝发暮到,入乾体港,溯江上廉州。”《新唐书》:“高骈征南诏,中原出发,过灵渠,越桂门关,沿南流江南下到乾体港,然后西达交趾。 |
廉州镇古称海门,即海之门户,这样说来,古港的河道一定比现在更宽的,海口或是河口几乎一直延伸到廉州。所以说古合浦郡或是古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与乾体港一定有很多的重叠,所以说乾礼在合浦古郡中有浓重的一笔,也是绝不能忽略的。其实这点从哪些保留的古建筑中也能看出端倪的。从现在看,勤礼作为廉州的一个街委,但它的建筑风格与气势雄伟与西门江四周的古建筑无异,甚至有些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乾礼街有许多三进庭的房屋,有古庙,这些廉州街都没有的。且勤礼还保留了一段非常珍贵的古路,青砖加石条,中间被车辗了个深深的迹。 |
今之勤礼,可能没有多少人注意它曾经的历史,它的厚重与人文,只是被狗肉味吸引了。这其实也不错的,只要没有破坏,就很好。勤礼做了条新路,绕开了古镇,这对古镇的保护,其实很好的。虽然让它的繁荣停滞了,但对古镇的保护并不坏事,让它静静的守候着春天的到来。 |
勤礼的古镇,民房,与廉州很多是同一时代的,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但勤礼有些宗祠,它们的历史更长,也保留的更完整。相对于合浦的脏乱差,勤礼许多古宅因为是农村,搞的蛮好的,清洁卫生,空气好。 勤礼有个苏氏祠与郭李祠保持的很好,可惜有个庙关门了,没有人修复好。乾江中学也是合浦最早的现代学堂,有一百一十几年了,现在的学校建设的也很好,文化气氛内厚,它的古榕依然枝繁叶茂,为乾江增色不少。 |
勤礼街有一条路弥足珍贵,是古路,青砖石条铺就,中间被小推车碾出了深深的痕,走在哪条小路上给人感觉非常好,静谧幽远,仿佛走向了古代。我也曾到过许多古镇,大家都是生活的地方,勤礼一点也不差。现在看来,它的破坏还是不算快的,希望多加珍惜。 |
合浦之所以是个古郡,历史悠久而文化源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原人迁居,包括客家人带来的文化。因为中国历代帝王将相都起源于中原,文化主流也是。而合浦又是南流江到出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面积广,沟渠纵横,自古便是富饶宜居之地。而勤礼作为中原人的后代,它为合浦的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历史 都是有影响力的。我们应该了解、珍惜爱护它,让它保持好,发扬光大。http://bbs.hepu123.com/file:////ac/b.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