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臭了,连上课都要捂着鼻子。” 近日,合浦县西场一中多名学生反映,学校附近一海产品加工点违规作业导致腥臭味充斥校园,让学生难以忍受。因长期受臭味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调查获悉,该加工点并未办理相关手续,属无证经营。目前,当地政府已介入处理。
11月23日中午,记者在现场发现,学生反映的海产品加工点处于西场一中的东北,与学校仅隔一堵围墙。围墙内为学校的田径场,紧邻的是两栋教学楼,附近确实散发着一股浓烈的腥臭味。“味道太呛人了。”在记者走访期间,多名学生向记者诉苦,由于教室也被臭味笼罩,他们很难专心上课。
该校一名副校长告诉记者,腥臭味最早出现于10月上旬,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尤其在晴热天,气味更加刺鼻。一段时间后,受臭味影响,学校内的教学楼及饭堂,苍蝇也多了起来。学校现有近千名师生,其中还有不少住宿生。因臭味影响严重,校方先后多次找加工点交涉,可效果不大。
据知情人介绍,上述海产品加工点所在地位于西场镇烟花爆竹出口厂内,爆竹厂房已闲置多年,后被用于加工海产品。23日下午,记者在加工点看到,这是两排老旧的平房,平房过道间搭有铁棚,棚下摆有不少海产品,几名工人正在加工。加工点入口处,有一道水沟延伸至公路旁,沟内积满了暗黑色的污水和泥浆。见有生人进入,一名工人十分谨慎,连声呵斥让记者离开。
针对此事,西场镇政府曾组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商所工作人员赴现场调查。经查,该加工点并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11月17日,由镇政府组成的工作组责令加工点停工,并向业主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不料,业主拒不配合,继续非法生产。随后西场镇政府向合浦县环保局反映了情况,要求环保局依法处理。
24日上午,合浦县环保局局长赖权昌接受了记者采访。他称,经工作人员调查,该加工点确实未办理相关环评手续。加工点占地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从今年年初开始作业,主要加工白饭鱼、金枪鱼等海产品。截至目前,加工点的加工量已经超过5000吨。“此前几个月内,工人都会将加工后的污水和废料进行回收,但这段时间却没有及时处理。”赖权昌说,在加工点旁,还有一处硬底化水池,这些未处理的污水和废料均排入水池,产生恶臭味道。11月18日,接到西场镇政府反映后,环保部门已要求加工点停产整改。由于加工点的设备和条件过于简陋,加上靠近学校,执法人员已责令业主迁移加工点,将水池密封,清除池内的污水和废料。
西场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称,18日起,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多次到场检查整改情况,截至24日,业主已抽干污水池内的废水并着手清理淤泥。加工点为何仍在作业?赖权昌表示,环保局将安排人员复查,一旦发现情况属实,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广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