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半快要过去了,最近关于“房地产”的文章明显少了下来。
房价上涨,大家有讨论“要不要买”的热情;房价下跌,媒体和大众的注意也会被“房价崩盘”吸引;但如果房价不涨也不跌,原地冰封,一点新闻性也没有,就可能被忽视了。
这一轮的房地产行情,从14年末、15年初开始,期间在多个核心城市之间呈现轮动式“疯涨”。不论是老牌一线京沪深广,新晋的四小龙厦门、合肥、南京、苏州,还是其他二线城市郑州、武汉、杭州,城区房价都在两年时间内大幅、快速上涨,上涨幅度多者超过五成,其余至少也有两三成。
现在,上涨阶段暂时过去,我们可以来做一做复盘了。
1
中国楼市是个政策市
中国的楼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策市,这一点相信没有太多人会反对。中国房地产有一个很有名的“夜壶论”,宏观经济不行了,就把房地产从床底拿出来用,用完不需要了,就一脚踢到床底雪藏起来。
换言之,如果有人认为“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很好”,这其中也很有几分道理。中国历次房地产调控和涨跌周期,都印证了这一点,这一次也不例外。
2014 年,中国整体经济处在一个下行通道中,GDP的增速,2010年是10.6%,2011年9.5%,2012年7.9%,2013年7.8%,2014年上半年7.4%,连续5年下滑,企业家、学者、领导层,乃至老百姓都忧心忡忡,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有人说6%,有人说5%,还有厉害的,说中国GDP在奔向3%。
同一时间,房地产也到了最低谷。2014 年上半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价格,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大范围出现环比下跌。9月份是临界点,中国70个最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中,已经有69个城市的房价在环比下跌。
这意味每个城市的房价,都在一个月一个月地下滑,这个月比上个月低,下个月又比这个月低,只有一个城市例外,勉强持平——厦门,后来它也是涨得最早、最猛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