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合吴氏宗祠 于 2017-7-10 09:50 编辑
北合吴氏宗祠致广大吴氏宗亲一封信
各位吴氏兄弟姐妹: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也有其源,人有思祖之情要寻根,要思祖,就必须要有个举行活动的场所就是祠堂,人口众多者为宗祠。祠堂或者宗祠是我们安放先人英灵的地方,族人在祠堂或者宗祠中祭拜祖宗寄托着我们对先人的哀思,达到阴安阳乐的目的。
北合吴氏宗祠的建成,一方面是用来怀念、供奉、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让我们感恩报本。让我们的族人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先对我们的恩德于庇佑;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尊祖、爱国、团结族人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形势,把我们北合吴氏宗祠建设成新型的宗祠,让我们的宗祠在吴氏家族的团结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宗祠是我们北海合浦每位吴氏成员的精神寄托,通过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增加北海合浦各村、各镇、各区、吴氏宗亲的交流和血浓于水的感情;强化族内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到各村,各镇,各区宗亲间互相关怀和互相帮助,传承先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发展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目前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的宗亲为祖国为家园的建设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通过我们宗祠活动,可以拉近宗亲彼此间的距离,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传播交流有利于发展的信息,也有利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开拓进取,达到共同致富目的。第二方面把宗祠的建成我们吴氏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用先辈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教育培养好我们吴氏子孙后代,让他们爱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忠孝、尊师重教。让他们能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国家多做贡献,为振兴国家壮大我们吴氏家族而不断努力。
北合吴氏宗祠自2014年底开工至今历时二年半,但由于资金组织原因未能完成预期建设。其中存在组织宣传不到位,建设超预算,组织安排管理存在诸多不足等;在重新审视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改以前工作方向和工作态度力求尽快筹措资金完成宗祠后期建设,以早日实现我们建设宗祠的初衷。
宗祠整体占地面积13.5亩,全由上洋冲口宗亲无私献捐,目前为止宗祠主体基本完成,总投资1360273.8元,但宗祠内部装修还没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还未购置。如宗祠内部先祖牌台上面的天花安装、宗祠内对联及功德碑刻制、个人瓷像安装、宗祠门面墙体瓷砖装修、门前四条柱装修、宗祠整体外墙装修、东西两边长廊装修、门前地庭部分大理石地板安装、戏台球场建设、道路、宗祠绿化区后的环岛建设、以及水电安装等待建工程,初步预想30万左右,还有祠堂入口处大门楼、宗祠前面甘蔗地征用、元宝塘等未计入预算,看筹措资金和宗亲讨论意见而定。
捐款金额不设限,但捐款200元以上可以上集体功德碑留念。如果家里每个人员都要求刻名就以每人100元计收。独立功德榜也就是每户人员独立一块就是2000元(但该户人员较多的另收款),各村或各户祖宗牌位入宗祠须捐款3500一位。
在捐款过程中公馆镇有3位年过九旬老人听闻等建北合吴氏宗祠,纷纷动员其子女积极捐资,自已掀牛卖了来参与捐资每位老人独立捐资3000元与家人一起总计8000元。并最三叮嘱尽快做好让他们看看,但有一位未能等到就走了,让全体筹建委员会成员感到非常遗憾于愧疚。还有众多宗亲积极踊跃参加捐款日后会在功德碑上一一公布。
古语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望每位吴氏宗亲都能吴氏宗祠的建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我们吴氏家族能蒸蒸日上,国家富强繁荣。
吴氏北合宗祠联系人吴道贵,电话号码和微信号码:13978939868;吴锡山,电话号码:15278958568。
(望各位吴氏宗亲能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网络平台内积极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