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努力化解疫情的冲击影响,经济增长较一季度有所回暖,第三产业由负转正。 初步核算,2020年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为60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08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34亿元,同比下降14.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2.24亿元,同比增长6.5%。
一、农林牧渔业平稳有序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33亿元,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放缓1.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8.14亿元,增长6.6%,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9个百分点;林业产值2.22亿元,下降2.0%,拉动农林牧渔业下降0.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21.30亿元,下降10.8%,拉动农林牧渔业下降1.1个百分点;渔业产值102.57亿元,增长5.0%,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3.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09亿元,增长7.5%,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1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触底回升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0%,降幅较1-5月收窄4.2个百分点。呈现出三大积极因素:1.全市行业当月增加值“12增8收窄”,其中临港新材料增加值增长93.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余8个行业的增加值降幅在逐渐收窄:如石化行业增加值降幅较上月收窄5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较上月收窄10.2个百分点;2.产品增长近四成,其中焙烤松脆食品增长300.3%,钢结构增长163.1%,锯材增长138.8%,粗钢增长84.6%,钢材增长43.3%。3.新建企业注入新活力,2019年以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合计47家,上半年产值71.29亿元,占全市产值9.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6.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领跑全区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居全区首位,较一季度提高5.0个百分点。分领域看,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5.3%,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32.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28.47万平方米,下降34.7%。
四、消费市场继续回暖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8.33亿元,同比下降14.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1.8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1.7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0.66亿元,下降14.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67亿元,下降9.5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1.25亿元,下降13.53%;商品零售117.08亿元,下降14.67%。 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00.76亿元,同比增长9.0%;零售业销售额82.61亿元,同比下降7.7%;住宿业营业额5.25亿元,同比下降26.0%%;餐饮业营业额9.74亿元,同比下降28.5%。
五、财政金融正常运行 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01.26亿元,同比下降27.5%,降幅较一季度扩大8.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3.17亿元,增长10.1%,较一季度提高6.9个百分点。 截止6月末,人民币存余额1285.23亿元,同比增长5.3%,较3月末回落4.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906.52亿元,增长11.7%,较3月末提高1.4个百分点。
六、进出口贸易降幅逐步收窄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8.40亿元,同比下降19.8%,较一季度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99亿元,下降26.9%,较一季度提高21.3个百分点;进口68.41亿元,下降13.7%,较一季度提高9.7个百分点。
七、物价水平逐渐趋稳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达到104.5,比一季度回落0.9%。从八大类消费领域来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4.1%,衣着类下降1.4%,居住类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6.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6.1%。
八、居民收入小幅回升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8元,同比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8元,增长5.8%,增幅均较一季度分别提升0.4和0.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逐步克服了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逐步复苏。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上半年GDP、工业、消费、财政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所以说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来源:北海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