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营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鼓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北海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北海市的百名记者、文艺学者深入合浦曲樟乡进行采风创作活动。曲樟乡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崭新的产业面貌,长远的发展潜力震撼到了各位媒体朋友,拓展了大家对脱贫攻坚理解的思想广度和深度。
曲樟乡依山傍水,汽车一路行驶在平坦的硬质路上,远处耸起的山峦蜿蜒成几道温柔的弧线,其中座落着一架架风力发电风车,自然的力量和科技的优雅在这里完美交汇,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绿色清洁能源。
广袤的六湖水库贯穿全乡,在水库旁的一处山脚下,便是曲木村的六湖合作社养羊产业基地。曲木村利用后盾单位的扶贫资金和贫困户扶贫入股资金建成了要岭、屋元两个养羊基地,羊棚总面积510平米。惠及全乡退出户80多户,贫困户5户。通过合作社收益按比例分配的方式给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壮大。午间恰逢羊群下山小憩,成群结队的羔羊踏着敦实的步子步子朝人群走来。村第一书记邹书记介绍说,这几年合作社的养羊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养殖技术趋于成熟,极少发生疫病和死亡的情况。饲养的是经试验过的强壮的品种波尔羔羊,抗性强爱长个,出栏的肉羊达200多斤,肉质紧实鲜美,深受北海本地市场欢迎。邹书记透露下一步继续扩大羊棚的面积,增加羊群的数量,应用好繁殖技术,打造从羊宝宝到肉羊生产的一条龙产业,还要加强招商引资,打造曲木肉山羊的本土特色品牌,增产增收。
曲樟乡的荔枝远近闻名,亚山村的荔枝文化节每年办的如火如荼。漫山遍野的花丛中,藏着这几位辛勤的“造富者“。他们是曲木村神秘的养蜂人。山脚下的丛林间,一转角就发现了他们为蜜蜂建造的一个个蜂箱。养蜂是六湖合作社的另一个脱贫产业,养蜂场面积一千多亩,四面环山,果树繁茂,小蜜蜂每天取山水之灵秀,集花木精华,生产优质的天然蜂蜜。今年蜂蜜喜获丰收,已产优质荔枝蜜1700多斤,预计全年收成达3000斤,产值约15万元。消费者尝到了荔枝蜜的甜头,村民们尝到了脱贫增收的甜头。
曲樟有一张特色的旅游名片就是客家土围城。这里是来曲樟不可错过的打卡之地。城墙内四通八达,视野开阔。巧妙的设计展示出曲樟客家人的智慧,精致的生活细节透露出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脱贫攻坚,是摆脱低效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高效高产的现代产业,传承的同样是客家人这样一种智慧勇敢,顽强坚毅的精神。正如客家人扎实地用土砖垒起一幢幢城楼,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要扛起来的使命。18年,村政府对客家土围城进行了全面修整,焕然一新的城楼给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次精神的洗礼,脱贫攻坚不是对传统的摒弃,而是更加深刻的传承。
下午小分队来到曲樟的璋嘉村采风,第一站便是爱国名将陈铭枢的故居。修整一新的故居纪念着这位这位将军征战沙场,为国家主权奋斗的起点。而在今天变幻不定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脱贫攻坚之战是我们的目标,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国民的生活水平才有平稳的提高。
而后小分队来参观璋嘉村的正在翻修的陈氏宗祠。璋嘉村居民为客家人,客家人重本溯源、“慎终追远”、“崇本报先”的意识比较浓厚。这种崇古的价值取向与浓厚的宗族观念相结合,形成了敬拜祖先、寻根报本的浓厚感情。陈氏宗祠就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为纪念其进入璋嘉的始祖陈其鼐公而建造成的。它以独特的建筑特色以及在客家人迁徒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引人注目。工程队的小陈给大家介绍陈家的大人物如数家珍,从古代为官做宰到现在上名校的本村大学生基本都提了一遍,对家族有满满的自豪感。随后小陈带领小分队参观了宗祠旁的千年古樟树。
在参观旧迹,寻本溯源的路途中,小分队的成员若有所思,数代先辈们的热血创造了我们安定生活的基础,我们也从中认识到他们不安现状、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应用在今天就是要结合先进的生产力,努力奋斗,提高产出,提升消费和生活品质,这应该也是先辈的初衷,和脱贫攻坚的意义所在。
最后,船夫邀请小分队上船游览璋嘉村的江景,船只在六湖水库上徐徐行驶,夕阳在粼粼的水面上洒下一粒粒金光。曲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民积极勤奋,在脱贫产业的带动下,还会听到更多关于这里的好消息。
|